張宇韶觀點:國民黨的生與死,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2017-02-23 07:0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選舉老氣橫陳,忘了黨內還有一批不靠家世的年輕人。圖為參選國民黨代表的建國中學二年級學生宋建樑(右)(盧逸峰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老氣橫陳,忘了黨內還有一批不靠家世的年輕人。圖為參選國民黨代表的建國中學二年級學生宋建樑(右)(盧逸峰攝)

國民黨主席正式起跑,由於參選人數眾多且競爭激烈,引發台灣輿論各界的關注與期待,這對面臨媒體邊緣化的最大在野黨來說,多少有久旱逢甘霖的效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遺憾的是,隨著競選活動的白熱化,國民黨的政黨文化、行為慣性以及論述的空洞也同時暴露出來,使得輿論的風向由期待轉為失望甚至強烈批判。

首先是不改內鬥內行的本色。從人頭黨員與黑道酒店妹入黨的爭議來看,那種透過代理人含沙射影的放話攻訐、夫人親人擊鼓含冤的控訴以及特定黨部的不中立行為,讓民眾們彷彿又看到了前年黨內政爭或「換柱大劇」的延長賽,原來那種「台面團結,台下動手」的老梗一再上演而且毫無下限,這讓對國民黨抱持期待的支持者不僅無言以對而且難以接受。

其次是選舉策略的保守失據。由於這是國民黨的主席選舉,因此在策略上先擁抱深藍群眾與「基本盤」,應是多數候選人保守理性的策略,但如果競相往深藍選民刻意加碼的作為,恐將讓國民黨流失更多的中間選民與青年選票的支持。這個政治效應可從黨產與年金改革的議題知中得到解釋:或許民進黨轉型正義的訴求過於激進或過當,但始終未聞這些參選人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替代方案。在面對前人事行政局局長陳金庚所謂「能混則混,能撈則撈,拖垮政府」的謬言時,郝龍斌與胡自強兩位副主席更沒有勇氣當場駁斥,吳敦義還以「這是俏皮話」的方式回應。這種態度失去的不只是選票,而是價值理念與道德高度。

20170215-前副總統吳敦義晚間出席臺北市體育總會會員大會,並在會中向與會人士致意。(蘇仲泓攝)
前人事局長陳庚金要軍公教警「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參選國民黨主席的前副總統吳敦義竟以「這是俏皮話」回應。(蘇仲泓攝)

蔡英文的民調雖然大幅下滑,但流失的民意並未流向國民黨而走向激進的時代力量,這對國民黨而言即是鮮明的警訊。一位關心台灣政治的好友感嘆:「國民黨不應該一直抱怨自己有多委屈,而是應該檢討自己有多活該」。這句話實在值得玩味與深思。

再者是政治論述的蒼白無力。由於策略上的保守,自然使得論述空洞脫離真實的社會氛圍。國民黨的政黨文化始終標榜自身的正統性質,然而在本次各候選人的參選記者會中,除了韓國瑜的「高麗菜」起手式讓人耳目一新外,其他參選人不僅不願面對台灣政治現實,對於未來的發展卻選擇沈默。國民黨無力編織理想遠景,取而代之的卻是蔣經國的「那個美好歲月」的歷史的背景。即便彼時台灣擁有高速的經濟發展與亞洲四小龍的地位,但是這與台灣現在所面對的國際、兩岸與內部的社會氛圍實在格格不入,有論者多感嘆國民黨「不知今夕是何夕」。

20170112-北農總經理韓國瑜「向董事會請辭說明記者會」.並宣佈參選國民黨黨主席.韓國瑜並以擁抱高麗菜.象徵來自基層.(陳明仁攝)
宣佈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的韓國瑜以擁抱高麗菜,象徵來自基層,竟成為國民黨主席選舉最讓人「眼睛一亮」的出場姿勢。(陳明仁攝)

原本,國民黨最擅長的兩岸論述在這個選戰中除了洪秀柱外其他候選人刻意缺席;當北京已將抗戰八年修正為十四年時,除郝柏村外所有人皆裝聾作啞。論述的蒼白無力,使得國民黨不僅無力監督民進黨,同時也失去了對這一代人的理念與情感的號召。

國民黨的振衰起蔽的希望,怎麼可能寄希望這些顢頇與短視近利的政治人物呢?他們勇於內鬥怯於開疆拓土,保全實力與個人政治算計始終凌駕檔與國家的利益,提不出願景與對抗民進黨政府的政策規劃,現在呈現出來的態勢無疑是「北平無戰事」的劇情再翻版。

20170121-SMG0045-003-郝柏村與郝龍斌父子。(曾原信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兩岸論述除郝龍斌父親郝柏村之外,俱無可觀之處?圖為郝柏村與郝龍斌父子。(曾原信攝)

一個政黨的生命週期的中興與復甦,從不可能寄望過去帶領政黨走向失敗的既得利益者,要這些人談改革實在太沈重。平心而論,並不是民進黨有多高明,而是在政治甄拔與政黨新陳代謝的速度比較快且符合社會期待罷了,這是民進黨2008年敗選後的故事。

國民黨的希望在於基層年輕人對政治的投入與熱情,這與黨中央爭取主席大位者恰是鮮明且諷刺的對比,至少仍有在大安文山區辛勤耕耘基層的朱珍瑤、在桃園市黨部經營國民學堂的牛煦庭、以及持續關注台北市政的盧威與鄭玉菁...等人,這些年輕人並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或是突出的黨務職位,在黨主席歹戲拖棚的選舉中,這反而是個有趣的對比,卻也是希望來源。

馬克思曾說:「歷史經常是重複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喜劇。」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