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份民眾而言,這該是一個好消息:房價鬆動了!但對政府而言,則是該對房價下滑可能的負面影響有所準備。
國泰金控與政大合作編列的國泰房地產指數第2季數據顯示,台北市房價(包括預售屋與新成屋)第2季較去年同季下跌了5.59%,高雄市也下跌5.61%,新北市則跌0.81%,不過,新北市不論是房價或成交量,都已連續2季衰退下跌,轉向下行的趨勢明顯。
再看另一份信義房屋編列,代表中古屋市場狀況的信義房價指數的第2季房價,台北市上揚3.92%、新北市增0.49%、高雄下跌2.2%,似乎仍是持穩微增。但6月相較於5月時的數據則是:台北市房價下跌4.5%、新北市也跌 2.2%。
這2份指數都可隱約看出,包括預售屋、新成屋、及中古屋等市場,房價全部有鬆動下滑的跡象了。
再看未來房市狀況,在市場原本就有不少餘屋情況下,第2季的推案量仍較過去增加,因此各地的銷售率全部下跌,如台北市的銷售率就減少了三分之一。這代表的是餘屋量會再增加,也代表價格支撐力不斷減弱,未來將會進一步鬆動房價,壓迫價格下跌。
以整體經濟與社會情勢看,下半年經濟情況雖然較上半年看好,但大部份上班族的薪資維持平盤。國泰指數的數據顯示,台北市房屋平均一坪78.35萬元,新北市為38.35萬元;信義指數(中古屋)北市平均一坪61.19萬,新北新為37.82萬元,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飆到世界冠軍的15倍。坦白說,這個房價與大部份的民眾─特別是首購的年輕人,距離實在太遙遠了,所以這個價格原本就缺乏堅實的社會及經濟的支撐力道。
政策面上則當然對高房價不利;如6月底央行加重打房力道,擴大信用管制範圍,緊縮豪宅、公司法人、購買第3戶房子等之貸款成數,這是緊縮炒房者力量的方式;行政院則在年底前要提出房地產交易實價課稅方案,先前亦已提高房屋稅,增加囤房者的持有成本,未來仍有可能提出進一步的措施。
此外,造就這波高房價的資金潮也正在退潮中。美國實施QE(量化寬鬆)為全球帶來的充沛又便宜的資金,但在今年初開始逐步退場,市場預估明年起將啟動升息。在房價已至高點、社會經濟力難以支撐、資金逐步退潮、政策面又在打房時,高房價已是強弩之末,升息可能成為壓垮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苦於高房價久矣的民眾,及一心打房要解除民怨的政府而言,房價下跌當然是好事一樁,但對其負面效益,也該先有準備,因為在下跌、調整過程中,它終究會對整體經濟、金融業、就業產生負面影響。
不過,要想迎來正常健康的房市與經濟,調整期的代價與痛苦,終究是要承受、度過,政府千萬不可為求短暫的經濟數據,放鬆建構長期健康房市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