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詹順貴專欄:高雄大氣爆炸開了什麼?

2014-08-11 05:55

? 人氣

高雄大氣爆的嚴重工安故事,能讓我們學到任何教訓嗎?(氣爆第三天,吳逸驊攝)

高雄大氣爆的嚴重工安故事,能讓我們學到任何教訓嗎?(氣爆第三天,吳逸驊攝)

台灣曾經享有一段人人稱羨且為時頗長的經濟奇蹟蜜月期,無形中讓許多人,尤其是成長茁壯於那個年代、現已50至70歲的人,將原本應該僅是創造人民福祉手段的「經濟發展」,錯認為是目的本身,於是,不僅逐漸背離發展所帶來經濟效益的分配正義,更輕忽伴隨逐年擴張發展規模所帶來與日俱增的風險。尤其近年來,經濟發展被政府與金權共犯結構無限上綱成顛撲不破的真理,竟然變成公然掠奪人民生存資源的冠冕堂皇藉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面對金權結構的侵凌欺壓,人民充其量雖僅能走上街頭或自殺抗議,政府仍會安撫或稍加收斂。但久而久之,政府已然麻木不仁,從北到南,打著國家重大建設、經濟發展大纛的吞噬私人土地開發案,不僅未曾稍歇,畫餅規模、徵收面積甚至變本加厲越來越大。至於人民的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則完全不屑一顧。

直到今年(2014)7月31日,午夜的一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死傷與財損最嚴重的大氣爆公安事故,不僅炸開了許多政府長期忽略或刻意隱瞞的問題,同時也爆出過度迷信經濟發展、輕忽風險的不堪真相。高雄人最怨的是,未必有分享得到石化工業發展的成果,但卻一代接一代必須無止境地承受石化工業的負面影響。過去以為受影響的僅是空氣、水與交通安全,勉強以外出小心、帶口罩、買過濾水應付。如今發現原來家園腳底下還埋著不定時炸彈,避無可避,忍無可忍?試問,此種掠奪式經濟發展,是人民需要並想要的嗎?

連日來社會各界已有諸多討論建議,諸如產業轉型;仿造美國的《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法案》(Emergency Planning and Community Right-to-Know Act.)立法強制要求工業區及工廠應將所有使用化學物質的相關資訊,包括名稱、數量、存放地點與進出運送路徑等揭露,至少應強制通知消防救災機關;仿歐美成立管線及危險貨物管理專責單位;石化工業一律遷移至濱海工業區,或禁止管線經過住宅區、商業區等等。其中固然頗有建設性,但各國自然資源、地理環境與人口分布條件不同,未必皆適合移植。

如單就長期飽受石化工業污染之苦的高雄而言,產業轉型確實是最值得思考規劃的方向,而且已獲行政院長背書支持,下令各部會全力配合協助研議。但因高雄石化工業上下遊產業鏈綿密,如何轉型?所需期程為何?恐怕非5到10年的短時間內所能達成,高雄人仍需持之以恆地督促政府與耐心等待。

反省此次高雄大氣爆慘痛教訓,筆者認為徹底根本解決之道,應從二個面向來檢討:

一、重新積極清點盤查國土現況與其容受力(政府緩慢進行中,且地方派系、首長意願干擾嚴重,難期客觀)、最適承載力,據此透過縝密公民參與制定具高度共識的國土計畫(現仍稱區域計畫),並嚴格落實國土計畫與都市計畫的使用分區管制,禁止假藉重大建設、經濟發展之名,變更使用分區進行土地開發。例如大範圍農業區內不應一再出現小規模的分區變更為工業區使用(仍會影響周邊的農業區);工業區不應容許假工廠真住宅的工業住宅出現,以免徒增可能的工安問題。簡而言之,透過嚴謹的國土計畫與都市計畫的分區規劃與管制,讓適合發展為工業區的土地歸工業區,農業區歸農業區,住宅、商業區歸住宅、商業區,尤其重工業與其產業鏈所組成的工業區(應優先考慮轉型,如下述)一定要藉由貧瘠無人的邊際土地與其他分區保持安全距離。如能事先明確規劃並嚴格管制土地使用分區,工業管線於住宅區、商業區亂竄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主管工業卻督導無力的經濟部,也就無需大費周章地搬出國家安全來搪塞不肯或無法公布高雄石化工業管線的各界訴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順貴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