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數十國,累計近9萬確診病例,至今仍無退燒跡象,但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部分人士,卻都抱持相似的看法:只要撐到夏天來臨,溫暖的氣候將讓病毒自然消失,解決各國的心頭大患。不過,所謂「病毒怕熱」的論點真的站得住腳嗎?《時代》雜誌引述多位專家意見,強調人類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仍不夠多,不宜過早斷言疫情會隨天氣漸暖而趨緩,決策者也千萬不可因此掉以輕心。
病毒在夏季「奇蹟般消失」的理論依據
川普(Donald Trump)2月10日在一場集會中告訴群眾,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將在4月前解決:「你知道的,理論上它(病毒)會在天氣變得暖一些時『奇蹟般』地消失,這是真的。」無獨有偶,印尼衛生部官員艾瑪德(Achmad Yurianto)先前也表示,印尼之所以能長時間保持「零確診」的紀錄(現已出現2例確診),要歸功於當地的溫暖氣候,「這裡的空氣與中國的亞熱帶空氣不同。」
《時代》(TIME)雜誌指出, 目前看來,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與流感及一般感冒相似,大多是藉由飛沫及密切接觸而傳染,各界也就過去與流感交手的經驗,推斷高溫、潮濕的天氣不利於病毒傳播,預估新冠肺炎疫情將於夏季走向低谷。
Could warmer weather slow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If all goes well, the disease may behave like the influenza virus.https://t.co/MbDxw7hq0f
— DW News (@dwnews) February 29, 2020
美國賓州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傳染病動態中心主任麥格羅(Elizabeth McGraw)表示,攜帶病毒的飛沫不會長時間停留在潮濕空氣中,高溫也會使病毒更快降解。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全球健康計畫負責人柏利基(Thomas Bollyky)則指出,人們在夏季會減少室內活動的時間,也從而減少了近距離接觸、彼此傳染的風險。
醫學專家:COVID-19還太新
但是,即便上述因素會導致流感等病毒在夏季失去威脅,仍不代表前例將100%適用於今年初爆發的新冠病毒—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國家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中心(NCIRD)主任梅森尼爾(Nancy Messonnier)就說:「我們面對這個病原體的時間甚至還不到一年,現在如此假定仍為時過早。」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臨床醫學教授黎國思(John Nicholls)也強調,新冠病毒對人類而言實在「太新」,使得情勢完全難以預測。
Health experts aren’t so sure https://t.co/1YkJWhEpe2
— TIME (@TIME) March 2, 2020
柏利基則舉冠狀病毒家族的其他成員—SARS及MERS—為例,指出前二者並無表現出明顯的季節特性,顯示酷暑不一定能成為新冠病毒殺手。麥格羅也說,疫情結束的時間與方式受諸多因素牽動,氣候只是其中之一,包括病毒的傳播速度、管控措施是否奏效、人類的免疫力都將決定未來走向。
別忘了 南半球正值夏天!
此外,雖然目前絕大多數確診病例集中於北半球,但新冠肺炎已傳播至全球六大洲,位處南半球的巴西、澳洲等國都已淪陷;若北半球疫情確實隨走入夏季而趨緩,可能代表疫情熱點將出現南北翻轉的現象。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流行病學教授邱華彥(Charles Chiu)強調,在冀望氣候襄助前,公衛當局控制疫情仍是首要之務:「如果疫情持續在多個國家擴散,要根除病毒將會相當困難。」邱華彥說,COVID-19最終會可能成為季節性病毒,如同在2009年爆發、至今每年冬季仍會出現的H1N1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