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烏克蘭─在民主路上被撕裂

2014-09-10 05:41

? 人氣

烏克蘭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被撕裂。(俄羅斯總統普京肖像被貼在槍靶上。CFP供圖/取自騰訊大家網)

烏克蘭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被撕裂。(俄羅斯總統普京肖像被貼在槍靶上。CFP供圖/取自騰訊大家網)

塞繆爾‧亨廷頓在其名著《文明的衝突——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就以大篇幅描述過烏克蘭問題。在他看來,烏克蘭正好跨越了西方基督教文明及東正教文明的斷層線,位於是不同文明板塊之間,難免出現分裂的局面。這段文字,亨廷頓寫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對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政治學大師深邃的洞察力。同時,這也說明,烏克蘭的隱患在20年前已存在,東部與西部的明顯分野,成為了動盪的根源。換句話說,烏克蘭問題,一直等待著爆發的時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9月8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武裝人員參加集會,慶祝頓巴斯地區在二戰中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CFP供圖/騰訊大家網)

再看現在。普京及烏東反對派的一些做法雖然有點過分,他們捍衛的目標卻可以理解。普京已經失去了一個完整的、由亞努科維奇統治的烏克蘭,他無論如何也要保住烏克蘭東部——這是他的戰略前沿,這是他的地緣禁區,這是他的底牌所在。就連美國的《紐約時報》也會換位思考:「任何人只要花10分鐘讀讀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就會明白俄羅斯比西方更關注烏克蘭……克里姆林宮絕對不會允許烏東部武裝在軍事上被擊敗,這會危及普京的統治。」自去年11月開始的烏克蘭政變,已經打破了地緣政治平衡,觸動了俄羅斯的利益。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鄰國的道路選擇,更是意味著西方勢力的進一步蠶食。

普京身上有典型的俄羅斯人的特點,「像伏爾加酒一樣激烈」。俄羅斯民族以「戾換式」思維方式聞名:偏激,走極端,要麼否定一切、要麼肯定一切。18世紀俄國哲學家別爾嘉耶夫曾在其名著《俄羅斯精神》中寫道:「俄羅斯可能使人神魂顛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對其熱烈的愛,也最能激起對其強烈的恨。」也就是說,俄羅斯從來不是一個足夠理性的對手,逼急了會難免會走極端。

因此,普京只能反制,先是克里米亞,再是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哪怕烏克蘭政府已經投靠西方,但普京依然要在烏克蘭中的地圖中,重新勾出自己的勢力範圍。要知道,在東部俄羅斯族為主的民眾中,對俄羅斯還是有高度的認同感。

【二】

隨著北約峰會的召開,有媒體一再炒作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認為一道「鐵幕」又將重新降臨。比如德國《明鏡週刊》就寫道,「記住這一天,2014年9月4日,新的一輪冷戰即將啟動。」

局面真的如此嚴峻嗎?顯然不是。隨著北約峰會的深入,我們漸漸發現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譴責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面對「撕毀了國際規則手冊」的俄羅斯,西方國家只是象徵性地表了態,並沒有大規模進行軍事援助的意思。畢竟對手不是南聯盟、阿富汗這樣的小國,而是擁有核武的俄羅斯,這是一個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對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