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商品的貨車不斷湧進阿富汗東部第2大城賈拉拉巴德(Jalalabad),市區街上攘往熙來、人聲鼎沸,但在這座擁有逾35萬人居住的城市中,卻有一群人難以融入,他們是遭到巴基斯坦遣返的阿富汗難民,由於沒有正式登記為難民身分,這群人在重回故土後,無法獲得阿富汗政府的協助,只能選擇在滿是石子的荒野中搭起帳篷露宿,繼續過著「難民」生活。
國安考量 巴基斯坦遣返阿富汗難民
阿富汗過去戰亂不斷,大量阿富汗人民逃往鄰國巴基斯坦,湧入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在數十年間已達到500萬人,由於邊界難以管控,加上武裝分子和不肖之徒跑到難民營犯罪,相關問題甚至引發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關係緊張,而在2014年,一間巴基斯坦軍事學校遭到恐怖分子攻擊,讓巴基斯坦政府下定決心,開始遣返阿富汗難民。
過去2年間,超過200萬的阿富汗難民「被送回」故鄉,由於許多貧困人家當初逃亡時並未正式登記為難民,因此無法獲得聯合國難民署(UNHCR)發放的盤纏和任何協助,儘管阿富汗也歡迎國人回家,但也因為沒有身分證明,使得這群人重返家園後,還是只能過著難民般的生活,而他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居住問題,因為原先擁有的老家土地已經變成他人所有。
每天賺不到55元 喝水就要花16元
65歲的瑪瑪德間(Hajji Mahmad Jan)在40年前逃離阿富汗,他無奈地告訴《華盛頓郵報》:「這裡是我們的祖地,我們回到這裡後,還親吻了土地,但現在卻像是在監獄中度日......就連只是拿1袋水,也要支付50分美元(約新台幣16元)。」阿富汗人均收入為每年630美元(約新台幣20160元),等於每天賺不到新台幣55元,也難以負擔買水開銷。
為了解決這些人的居住問題,阿富汗政府播了一塊地,免費給他們暫時搭起帳篷居住,擁有10個孩子的55歲工人哈金汗(Hakim Khan)則說:「除了塵土,這裡一無所有。」他們居住在布滿石子的荒野中,沒有電力,唯一可用的水源要供應4000人。另名阿富汗難民印賽德汗(Inside Khan)的太太更直言:「這裡沒有值得被提起的東西。」
IOM:重返家園才是困難的開始
另外,這些「被送回」故鄉的阿富汗難民主要的經濟援助來自國際移民組織(IOM),當他們越過邊界,重新踏上故土時,IOM的卡車會載送他們到紮營地點,並提供數周的生活必需品,之後這些人就要自力更生,但IOM駐阿富汗代表團發言人格雷頓(Matthew Graydon)稱:「我們在邊界等待他們到來,但之後才是困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