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食安別想靠政府全面XX達成 就自主管理吧!

2014-09-13 14:03

? 人氣

強冠引發的餿水油妹不斷擴大,外界要求政府全面清查、檢驗、監控之聲不斷。(取自東森新聞畫面)

強冠引發的餿水油妹不斷擴大,外界要求政府全面清查、檢驗、監控之聲不斷。(取自東森新聞畫面)

強冠的餿水油食安問題不斷延燒,社會人心惶惶、政府被罵到爆頭,全面稽查、全面列管、全面檢驗…之聲不斷,這是標準的第一直覺反應。但別鬧了,把希望寄托於此,食安問題可能更嚴重,更可能衍生許多後遺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原本以為強冠只是「誤買」郭姓業者地下工廠的餿水油,第一波調查出爐時,是234家廠商中彈,再進一步清查,中鏢廠商超過千家;深入再查,又發現黑心的不是只有台灣業者,香港業者把工業用豬油改成食用油出口到台灣,又增加不少知名品牌食品業者中彈。結果是草木皆兵,要求政府全面清查,甚至全面監控、檢驗之聲不斷。

不過,如果把未來食安寄望於此,恐怕難有成效。全台從中央到地方,與食安相關的稽查人員,大概還不到千人;但這千人面對的是數十萬家從大廠到餐廳、夜市、攤販,涉及的食品類別與品質更難數盡,更何況這些人力還有其它業務;而且今天檢驗過合格,不代表明天還會乖乖的用同樣的油。

如果搞到所有業者用油、更換用油都要「申報、檢驗、核准」,坦白說,作不到,也不值得。無論對政府或那些大小廠商而言,所有人的文書作業大幅增加,這會大幅提升所謂的「交易成本」、降低經濟運作效率;現有人力絕對不夠,政府又要增加稽核人力,台灣人養的公務員難道還不夠多嗎?由此更易衍生吏治的問題。其效益低而成本高、負面影響更大。

因此,政府真正該作的是建立良好的「自主管理」的體制,讓其自行運作,政府只是監督這個體制的運作即可。餿水油案發生時,衛福部一句「業者自主管理」被罵爆,但「自主管理」並沒錯,即使是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也是「自主管理」。只是,不是像台灣政府「這種自主」。

良好的自主管理是政府建立一套機制,讓民間企業與市場依循運作,政府以監督、查驗方式,確保機制運作良好。政府監督的是這個機制,不是整天去監督、查驗那些數十萬家大大小小廠商、攤販。但咱們的政府勉強要說建立的機制,大概就是類似GMP(優良商品)、ISO(企業標準化生產)等制度。但從假油案到餿水油案,這些制度即使還不到完全破功,也是掉漆到可以,原本該有的「識別性」大幅降低。

此外,政府對上游供料廠商、大型品牌業者,也該有更嚴密的監管機制,這不是「大小眼」,一來上游主要供料廠商及大型業者的影響更大且廣,管好他們大概有一半以上就安全了;二來,這些主要業者較有能力與「誘因」作好自我管理,頂新、統一、義美…絕對有能力(也有必要)大手筆投資來保障食安,但小餐廳、甚至攤販是百分之百作不到;三來,實務面看,政府加強對這些數量較少的主要關鍵及大型業者的監管,比不分輕重大小的一律「加強監管」,來得實際,也是較有可能作到。

日前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在與行政院長江宜樺見面時,就建議台灣讓業者自主管理。因為政府有限的預算與權力是不可能兼顧到每個面向,要求更多產品要審核通過,結果就造成瓶頸、延誤生產,最後導致經濟發展遲緩。要維持最高標準同時刺激經濟發展,解決之道就是自主管理,這套方式在歐洲美國日本等新進經濟體已經證明非常有效。

尹容這個建議雖然是針對整體經濟而發,但同樣也適用在食品業管理與解決食安問題上。發生餿水油事件,大家都盼望一個有保障的食安環境;但社會各界與政府思考要、該作的,不是啥「全面清查」、「全面檢驗」,而是從建立良好的自主管理機制上思考與著手,方是正道。

印度就曾經是一個事事管制的經濟體,結果是大幅增加經濟的「交易成本」、經濟低落,更要命的是有管制就容易成為貪腐的溫床,印度的貪腐很可能超越中國。前車之鑑,台灣犯不著再重蹈此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