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鄰近中國的日韓都成為全球最慘疫區,但與中國地理鄰近、彼此交往又十分頻繁的台灣迄今卻保持兩位數確診,口罩等防疫物資也管控得宜——台灣是怎麼做到的?史丹佛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撰文,對美國醫界解釋這個台灣奇蹟。
王智弘在文章一開頭便介紹台灣的地理位置:與中國僅距離81英里(約130公里),而且不只地理位置相近,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更有85萬長住中國、40萬人在中國工作,中國去年更有271萬人到台灣旅遊——如此密切的關係,讓外界唱衰台灣將是這波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中國以外「最慘疫區」。但從2003年的SARS以來,台灣便持續監控來自中國的疫病,這次台灣對於武漢肺炎更是處置得宜,足以作為全球其他國家的表率。
王智弘分析,台灣在SARS發生第二年就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結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及中央緊急醫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等功能,共同架構完整的防災啟動機制。早在2020年1月5日,台灣就決定對過去14天曾到過武漢、入境時有發燒等症狀的旅客進行病毒篩檢,疑似病例也在家中被隔離。
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在農曆年前,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與台灣人將在春節期間出遊,台灣政府團隊迅速因應,針對高風險航班實施登機檢疫,迅速串連國民健康保險數據,並且與移民署、海關的資料庫串連進行大數據分析,依據民眾旅遊史、臨床症狀等判斷警訊,協助即時識別病例。
台灣還利用二維碼與旅行史、臨床症狀等線上資料,設計入境檢疫電子系統。旅客在航空公司櫃台報到時,掃描QR Code進入檢疫系統網站,線上輸入健康資料,系統根據過去14天的旅行史,對旅客的感染風險進行分類。航班抵台後,健康申報憑證將經由簡訊自動發送到旅客的手機;待旅客入境時,出示手機憑證畫面,即可快速通關。對於高危險族群(曾到過較高風險旅遊區、需在家隔離、檢疫者),則利用手機進行追蹤,確保他們在隔離期間乖乖待在家中。
台灣也主動擴大社區篩檢,針對流感併發重症且檢驗為流感陰性者重新檢測,並且也確實因此抓到漏網之魚。市民可藉由疾管署專線1922通報可疑案件或詢問防疫對策,隨著1922負荷加重,每個城市也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諮詢專線。2月18日,台灣政府宣佈,台灣所有醫院、診所和藥局都可以查詢病人的旅行記錄。
關於防疫物資的資源分配,疫情指揮中心也發揮積極作用,包括確定口罩價格、增加口罩生產。早在1月20日就宣布政府擁有4400萬個醫用口罩、190萬個N95口罩和1100個負壓病房。此外,台灣對於確診者或因檢疫受到困擾者,也能迅速提供協助,盡力降低社會對他們的污名化。王智弘提到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天召開記者會,直接對民眾發布可靠訊息,避免假新聞流竄。此外,知名流行病學專家、台灣副總統陳建仁也透過網路發布防疫資訊,包含提醒民眾戴口罩的時間和地點、洗手的重要性等。
這篇文章也提到台灣的防疫挑戰,包含指揮中心發布訊息主要使用中文和手語,沒有足夠的其他語言與在台灣旅遊或住在台灣外籍人士溝通。雖然台灣在2月24日時僅有30例新冠肺炎,在全球病例數排名第10,遠少於當初預估的排名第二,但目前還不清楚,相關高強度的防疫措施能否維持到疫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