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專欄:亞運棒球與區域整合─再談台韓的國際競爭與台灣困境

2014-10-08 05:46

? 人氣

再換一個方向觀察。韓國在FTA網絡接近完成後,去年檢討經貿政策並提出以「全球自貿核心」為出發點的新方向。所謂自貿核心的意義,除了作為向外擴散的基礎外,更有一種彙集聚攏的功能,而這種功能多半會表現在投資、科技的吸引力上,因為投資韓國就可搭上向外擴散的便車。再以韓美FTA為例,生效後近2年來美國對韓的直接投資金額(到今年四月為止)共計增加82.5%,而歐盟投資也不斷增加。這種聚寶盆的效果未來可能會繼續發酵。反觀台灣,各種促進外人投資的措施不斷出爐,卻依然門可羅雀;上個月才舉行的世貿組織(WTO)對我國的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中,續四年前的警語,再度指出台灣的外資比例明顯低於韓國、新加坡、越南及泰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除了沒有兩岸問題外,韓國自由化對於產業的衝擊並不低於台灣,但是韓國靠的是不斷修正調整溝通機制,砸下重金協助輔導,以及十年換黨執政但從不間斷的耕耘,才有今天的成果。台灣的問題,就是對於自由化以及加入區域整合的下一步,好像都還沒有共識,遑論由點到面的佈局。

一旦韓中FTA簽署生效,韓國把我們業者擠到牆角的效應就會越來越明顯。但是兩岸服貿及貨貿協議的未來極其模糊不明,因為我們擔心兩岸經貿協議雖然是抗韓的武器,但也可能是政治的毒藥。所以溝通、徵詢到協助輔導,都是我們可以督促政府加碼的問題,但兩岸往來是致命毒藥還是苦口良藥,一時就很難有定論。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產業與外資不會等結論出爐;為了規避關稅及其他障礙,台商會繼續外移,為了提升投資報酬率,外資會繼續過門而不入。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台灣,不管要往東還是往西,只有內部互批互判,絲毫沒有如同亞運一樣在國際賽中奮力一搏的精神,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