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是陸生,我反對月繳1249元的納健保方案

2017-03-27 06:30

? 人氣

中生納保,反對保費調漲,境外生權益小組、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洪與成攝)

中生納保,反對保費調漲,境外生權益小組、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洪與成攝)

立院各黨團日前就陸生健保議題進行協商,藍綠立委無共識,全案保留、交由院長召開協商處理。而文化大學媒體《文化一周》也曾報導,該校陸聯會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該校近八成陸生無納保意願。身為一名來台近一年半的陸生,筆者對蔡政府提出的陸生納保方案也持反對立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看似合理的「全額納保」與背後隱藏的不合理

蔡政府在去年10月的執政決策會報上拍板陸生納保方案,陸生將比照僑外生納入全民健保,但全體境外生保費將改為月繳1249元,不再提供補助。

這樣的方案看似合理,「為什麼要補助境外人士?又不是全球健保!」是不少人的疑惑。但其實檢視健保財源,我們會發現它主要來自稅收和保費。能打工的僑外生有繳稅、礙於政策不能打工的陸生也繳消費稅。和台灣人一樣有繳稅、有繳保費的境外生,為何要承擔昂貴的健保費?何況這四成保費,並非直接補助境外生本身,而是補助到健保基金,讓每一個包括台灣人在內的納保者受益,「把蛋糕做大,讓每個人都有蛋糕吃」。

以年輕族群為主的境外學生,少生病,「繳多用少」是常態。據統計,2015年全台共有約3萬名僑外生以月繳749元費率納保,保費收入包含政府補助為3.73億元,而該年度健保醫療費用支出約為1.2億元,進賬遠遠超過支出。若陸生以1249元費率納保,這筆進賬將顯得有多可觀,可想而知。

而且,這樣的費率對境外學生其實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據健保局資料,境外生月繳1249元的費率,相當於月薪43,900元的職業工會會員、月薪87,600元的「公、民營事業、機構及有一定雇主」的受僱者的健保費。而陸生無法打工,沒有收入來源卻要繳交如此高昂的健保費,明顯不妥。可以打工的僑外生,經濟壓力也不小。據僑委會統計,104學年度有7090位僑生接受清寒僑生工讀補助。

蔡政府聲稱,讓境外生以全額自費方式納健保,是基於財務考量。筆者承認,現行健保存在財務漏洞。但造成健保財務缺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少子女化造成的高齡人口增加、浪費健保資源現象以及新醫學技術的引進等。而上文中提及的資料告訴我們,以月繳749元費率納保的僑外生不僅不是健保財務漏洞的元兇,而是以「補洞者」的姿態為台灣健保送錢。

如果蔡政府的算盤是「向來台求學的境外生收取高額健保費來挽救健保」的話,也許這將淪為打出「國際化」口號的台灣高教史上最大的國際笑話。可不荒謬?

除了沒健保 沒有居留證影響陸生生活方方面面

為解決陸生健保問題,有不少綠委認為,僅需修改健保法施行細則,將陸生所持有的「入台證」認定為「居留文件」,不需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有藍委則認為,應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22條,讓陸生取得「居留」身份。「居留」和「停留」雖僅有一字之差,相差卻有千里。

陸生不僅無法納入健保外,還背負「三限六不」的沉重枷鎖,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生身份為「停留」。沒有這一張悠遊卡大小的居留證,影響著陸生在台這幾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陸生不僅無法和僑外生一樣打工、留台就業,也不能申請國科會計畫。不僅無法和本地生相提並論,也遠比不上同為境外生的僑外生。

從歷史的角度看,平權是無法抵擋的潮流。檢視台灣開放陸生就讀的這七年,在不斷爭取下,陸生權益也有些許改善。筆者認為,「讓陸生和僑外生一起被平等對待」是台灣社會遲早要面對的,那為何要讓這種「政策歧視」延續下去呢?

當人權「打了個折」 進步還剩多少?

陸生從「健保孤兒」到藍綠兩大黨都有「將陸生納入健保」的共識,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進步,筆者予以肯定。但這套把僑外生拉下水,全體境外生付出高昂保費成本、也沒解決陸生被「政策歧視」的方案,要如何讓人感到滿意?

民進黨把人權「打了個折」,「進步」的意義又剩下多少?他們口中的「人權、人道」是笑不出的黑色幽默還是本不必嚴肅對待的謊言?值得我們思考。

*作者為世新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