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鍊一甲子的刀與火,吉豐鐵店的新生:《小鎮專門店》選摘

2020-03-10 05:20

? 人氣

林享旻師傅是鐵店的靈魂
林享旻師傅是鐵店的靈魂(資料照)

【與客戶合作不斷進步】

店內的每把鐵器都會打上一個太陽的圖騰,這是甲仙師傅江聯東留下的傳承,當年的店名叫做「日利」,因此是一個太陽的圖案。店內打製很多樣農具鐵器,而且到目前為止都還在增加,原因是台灣農業的種類仍繼續擴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農業兼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而現代人要求工具要更能得 心應手,就會從不同地區的農具中找到適合的工具,要求鐵店仿造打製。像是二十年前,旗山大林地區沒有種水果,因此水果的刀器就比較少,後來才慢慢有農友要求打製,像是攀爬椰子樹的鞋釘、椰子的斬刀等都是最近吉豐增加打製的用具。老闆一句「就是要和使用者一起進步,打鐵業才能在社會繼續生存」,說明了為何夕陽手作產業 到現在依然每天客戶不斷的原因。

【一把刀用三十年才是農村價值】

「這就是手作工具的細膩和味道,打製一把刀,如果製作良好,真的可以用一輩子。」林享旻說,客人在他店內打一把柴刀,刀鋒磨損後或刀子使用耗損變薄,約經歷十至十五年,而鐵店會協助以打製方式打薄延展,將柴刀縮小變成鐮刀,讓砍柴闢路的老工具變成割草用具,延續刀子的生命。三十年的勞動已經是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所謂農具一輩子跟隨,其實是打鐵店一輩子的服務,回收整理再出發。

林享旻說,當今打鐵刀的價差非常大,像是香蕉刀都是用鋼塊慢慢打製,一支要價五百元,但機械量產打製的,一百元就能買到。一般這種刀具因為價錢關係,都是熟客或比較有感的農民才會購買,但許多農民還是相信,手作的東西好用又有售後服務,可以用上大半輩子,一種減少開支等於增加收穫的生活哲學,才是農村價值所在。這種匠師和工匠的關係,才是農村永續發展的開始。

林晏同是店內第三代接班人
林晏同是店內第三代接班人(資料照)

【農村裡的化學和物理課】

早年的工作環境,因為使用夾鋼技術,將鐵和鋼熔在一起的溫度極高,鐵要到一千五百度才會變成鐵水熔鋼,因此打製過程會有很多火星鐵片飛出。如果打赤膊就很容易燙傷,所以打鐵時都還是要穿長袖衣物,和漫畫中赤膊打鐵的畫面很不一樣。與一些傳統的打鐵店不同的是,吉豐鐵店目前專做以全鋼為主的農具,林享旻說傳統都以夾鋼來製作,但以鐵夾鋼的工具,硬度上還是和全鋼有落差。而在鋼的掌握上,他認為只要鋼能夠 打得好,也可以磨出鋒利的刀件,而且比起鐵來說,鋼的硬度更高, 雖然比較不好磨,但只要磨得起來,在使用上會更鋒利且耐用。

刀具要好用,得看焠火的功夫,這也是吉豐打鐵的硬底子。怎麼讓鋼材透過焠火的技術精鍊,讓原本缺乏彈性的鋼鐵,反覆焠鍊後,再用油冷卻,這些刀具韌性才會一一展現。此外像是刀柄的製作、磨輪、車床,甚至用精工、鑲貝藝術來讓作品更加細膩且具質感,都是以前的師傅沒有教過的,全是靠自己有興趣研究,才有辦法製作這些細膩的手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