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舊日政要的掌故:生長在大同的山西作家朋友蘇華先生告訴我,我新得的舊版畫冊《雲岡石窟》雖出版於1979年,但其歷史背景卻在1973年。他還記得,這年9月的一天,街上萬人空巷,市民和有單位的人組織上街,手持小紅旗,歡迎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到訪。因為有周恩來陪同,規格很高,這也是《雲岡石窟》這本圖冊出得盡善盡美的遠因。龐畢度回國後不久去世,這在大同有兩個傳說,一謂其服不住社會主義的水土,一謂其未去上下華嚴寺拜佛,云云。
(前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在周恩來總理陪同下遊覽大同/騰訊大家網)
另一則最近的政要新聞則是:10月4日,朝鮮高官一行突訪韓國,雖然次日對外號稱是參加仁川亞運會閉幕式,但當天消息是爆炸性的,關於朝鮮第二三號人物突然出訪而一號人物久未露面的種種猜測,直到10天後金正恩出現在公眾面前,都沒有平息。據朝鮮《勞動新聞》的報導,金正恩是在視察新建成的科學家住宅小區。只要上網的讀者都可以見到朝鮮最高領導人手持著枴杖,話題自然馬上轉到了「金正恩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上。
新舊對比,三十多年間最重要的變化,可能站在我那位朋友的角度看最為明顯:1973年的大同人民儘管站在街邊,與龐畢度總統近在咫尺,卻完全不知情,才會有後來的小道消息流傳;而今天借助網絡,不出門便知道另一個國家發生了什麼。
對一個國家而言,領袖的身體狀況便是國家機密的一種。新舊對比,我們更可以看出的,便是政治人物權杖與枴杖的相互關係,除開外部條件(獲得消息的渠道)的變化,這種關係至今甚少變化——朝鮮最高領導人為何手持枴杖,現在仍然是一個謎。不過,在龐畢度那時,封鎖消息更是常態——應該說,這種手段在政治生活中肯定開始得更早,而且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
龐畢度1973年9月10日——17日訪問中國,情形如下:
「他幾乎不需要走路。如果說他參觀了天壇、紫禁城和大同石窟,那時坐在供他使用的汽車上進行的參觀。」
提供這一科學真相的,是法國的皮埃爾‧阿考斯和瑞士的皮埃爾‧朗契尼克兩位醫學界人士。他們根據對世界政要的病理分析,寫了《病夫治國》這部(以及續集)探討大人物們在權杖與枴杖之間的「案情分析」。龐畢度是其一,收在《病夫治國》中,這部書出版於1976年,續集收錄的政要迄止80年代末(簡體中文譯本出版於1992年)。很顯然,續集人物是可以出到現在、甚至是未來的。
《病夫治國》的開篇就引用了法國作家亨利‧德‧蒙太朗的隨筆《燈火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