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導致中國和全球經濟活動陷入停滯之際,中國生產者價格下滑和消費者食品價格上漲疊加而至,讓中國決策者陷入更嚴峻的兩難。
2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重新陷入通貨緊縮區域,起因是需求疲軟和工廠停工幾個星期。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表示,衡量工業品出廠價格的PPI在2月份同比下降0.4%,恢復了長達六個月的通縮局面,1月份僅上漲了0.1%。
與此同時,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5.2%,比前一個月5.4%的漲幅有所收窄,原因是非食品類價格增長放緩,超過了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CPI數據與經濟學家的預期大致相同。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方正證券(Founder Securities)駐北京經濟學家楊為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促使中國經濟出現分化: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食品價格不斷上漲,但對中國企業來說,定價能力持續疲軟。
楊為敩說,疫情讓決策者面臨棘手問題:中國國內需求正在復甦,而海外需求卻在減弱。
依數據服務提供商Wind提供的資訊,2月份中國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大漲21.9%,漲幅高於1月份的20.6%,創下2008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當時食品價格大漲22.1%。2008年,中國決策者曾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大舉降息,全面推高了消費者物價指數。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稱,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包括各地為了抑制疫情實施的交通運輸控管措施,以及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令部分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另外就是民眾出現囤購和搶購行為。
過去一個月裡,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幫助企業復工的措施,包括大幅削減租金和社會保險繳款、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等。中國央行上月還下調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並向金融系統注入了大量流動資金,以支持銀行向受疫情衝擊的企業放貸。中國國務院還宣布了對小企業的減稅措施,並要求國有銀行發放更多低利貸款,同時向借款人提供更長的還貸寬限期。
中國政府雖然採取了控制措施,但仍難以抑制豬肉價格上漲。非洲豬瘟疫情讓中國生豬存欄量大幅減少,引發豬肉價格上漲。楊為敩表示,2月份豬肉價格同比飆升了135.2%,漲幅創出紀錄,這是令人沮喪的訊號,代表非洲豬瘟的影響沒有消失。他預計豬肉價格的上漲將至少持續到上半年結束。許多經濟學家去年預計,因為豬肉供應增加,今年年初豬肉價格的漲勢將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