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人類寄生上流的故事

2020-03-15 13:00

? 人氣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美聯社)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美聯社)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瘟疫與人》一書提供人類深刻反思,就書中的環境決定論,新病毒的存在有其目的,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

從韓國紅到全世界的電影《寄生上流》,這部英文片名是「寄生蟲」(Parasite)。《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書中也談兩種寄生蟲,一個是微寄生蟲(病毒和細菌),另一個是巨寄生蟲(暴虐的獨裁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如同啟蒙時期思想家,先設想一個自然狀態,在這個狀態中,環境會處於均衡狀態;當人類運用語言站上食物鏈的頂端,文化破壞自然平衡,成了自然界的「疾病」。

作者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到社會形態,開創「微寄生」和「巨寄生」兩個概念。前者指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在人體以獲取宿主的能量;後者指獨裁者利用政治權力與軍事武力而寄生,例如地主之於佃農、君主之於百姓。

談論中國時,作者認為儒家的理念有防疫效果。從秦到漢,人類與微寄生蟲取得平衡,也建立穩定的巨寄生蟲(皇朝)。秦漢時期強調仁民愛物、中庸之道的儒家理念,有助於巨寄生蟲與微寄生蟲之間維持平衡。可是漢朝擴張,開始經由中亞跟東羅馬帝國接觸,導致新病毒傳染爆發疫情,造成漢帝國滅亡。直到宋代,儒家文化再度興起,寄生關係又達到平衡。

《瘟疫與人》一書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社會形態。(翻攝自誠品網路書店)
《瘟疫與人》一書運用自然生態「寄生」類比社會形態。(翻攝自誠品網路書店)

作者展現驚人的史學想像,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以「吞食消化」來比喻文明的征服和滅絕,以「抗體」形容生產過剩,以「免疫力」來指政府課徵稅收,也因為歷史推論太多「可能」,迭遭史學界批評不嚴謹。

當下武漢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此書提供人類深刻反思,就書中的環境決定論,新病毒的存在有其目的,對於重症者、慢性病患者以及菸癮者的危害較大,意謂著環境對人類繁衍後代的反撲。

從麥克尼爾的史觀來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舉「戰疫」旗幟,對武漢和湖北封城,舉國體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但中共本身是一個專制獨裁的巨寄生蟲,它未來可能被民主法治的互利共生所取代。

瘟疫與人
作者:William H. McNeill
譯者:楊玉齡 
出版:天下文化,199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