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4日)味全要舉行董事會,頂新魏家已承諾退出董事會,並由政府指派的人選接任4席董事。整體來看,這是對社會「滅頂行動」的正面回應,對味全與食安而言該是「好事一件」。但深入看,表面上的輸家魏家,最後反而可能是贏家;政府攬了這淌混水,則可能被證明是不當而愚蠢。
頂新因假油案引發社會憤怒與抵制,同屬魏家掌控的味全也在抵制之列,對味全的傷害當然大。如果味全要能儘快脫離被抵制的困境,唯一的方式是與魏家切割、引人新的經營團隊、重新得到社會信任。
魏家人退出董事會,並把接任董事的任命權交給政府,同時簽下同意書、切結不再插手,其目的在此。這是「魏家退出味全」中,屬於「實」的一面。外界因此認為魏家「丟掉味全」,是輸家。
不過,這個「魏家退出味全」的方式中,還是藏著不少「虛」的一面,表面的輸未必真輸。
味全的9席董事、2席監事中,即使政府指派人選占有4席了,魏家其實仍占有優勢,也享有決策權。雖然尚不明瞭所謂的「切結書」中,雙方的權利義務與承諾內容,但依照公司法,所謂政府「指派董事」不可能是天下掉下來就跑進董事會,一定是以擔任某一法人代表的方式進入董事會─那可能也代表魏家還是隨時可把政府派任的董事拔掉,換上自己人,來一個「帝國大反撲」,現在,只是暫時「托管」。
此外,如果官派董事進入味全後,讓外界不再抵制,味全營運回升;甚至因官派董事「專業英明」,讓味全賺更多錢,然後呢?然後是這些賺得的錢,分配給股東,魏家個人與旗下投資公司占味全股權的近7成,也就是說,近7成的獲利還是由魏家獲得,不會因此「回饋社會」─這是公司法的規定,不會有例外。
政府介入此事,有點兩面不是人。作爛、作垮了,是把魏家投資的錢丟到水裡,派任的董事失責了,但某個角度而言,卻是「符合社會期待」(要滅頂嘛!)。如果作得好,味全起死回生、賺得更多錢,算是功德圓滿,不過,魏家分得更多利潤,這又似乎是協助壯大頂新,與「滅頂」初衷不符。
但不論結果為何,都難逃權責不分,混淆了公司法權責份際的問題。更何況,董事會中的人數,政府派任4席已經是居劣勢;這些派任的董事就算有相當的社會聲望,但是否有能力深入影響、甚至掌控到實際經營,大大有疑問,結果可能變成只能為味全背書,反而淪為另一種「門神」─化解社會抵制、滅頂聲浪的門神。
怎麼看,政府最後都像個輸家,派董事進味全,最後可能會被證明是個「豬頭決策」。
倒是魏家,表面上是輸家,實際上則是贏家。如社會繼續抵制味全,營收獲利持續下滑,股價也必跌,其投資損失大,如果現在想賣股退場,價格必然低落。讓政府派的董事進來協助止血,甭賤價賣出、可減少投資損失、獲利可分紅,未來也隨時可拿回來。
這個算盤打得好,怎麼看,魏家都不像、也不會是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