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信中,學者們也表示群體免疫策略不足以對抗疫情,呼籲政府採取更強力的「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亦即減少人際接觸)措施,將顯著減緩疫情的傳播,從而挽救數千人的性命。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總編輯霍頓(Richard Horton)也在推特發文,強調「為了避免英國發生不可控的災難,NHS必須做好準備,我們需要立即且果斷的社交疏離與關閉政策......在義大利正上演的,是千真萬確的現實,但我們的政府尚未對此做足準備。」
Boris Johnson once said his political hero was the mayor in “Jaws,” praising him for defying mass hysteria to keep the beaches open after a constituent is eaten by a shark. As the coronavirus now stampedes across the world, he's heeding the same principle. https://t.co/GoUCNRvxu8
— New York Times World (@nytimesworld) March 14, 2020
強森政府的一場豪賭
不過,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發言人則澄清,韋蘭斯的原意「被誤會了」,並強調英國的抗疫重點已脫離「圍堵」(contain)階段,轉移至「延遲」(delay)疫情蔓延速度,對國家免疫程度有基於科學的認知,才能確保後續對策確實發揮效果:「群體免疫並非政府行動的一環,而是疫情流行之下的附帶結果。我們的目標是拯救生命、保護最脆弱的群體,並減輕醫療體系的壓力。」
英國廣播公司(BBC)科學記者戈許(Pallab Ghosh)則分析,英國政府之所以尚未仿效許多歐洲國家,採取全面停課、下達旅遊禁令等措施,主要是考量英國疫情尚未達到高峰,且參照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先例,這些國家的疫情並未在祭出嚴格措施後放緩。
英國政府也認為,根據模擬結果,該國要在14週後才會達到疫情高峰,現在就施加嚴格隔離規定還為時過早,更可能使民眾在長時間遵守規定後出現疲態,反而在疫情爆發時逃離家園;而就現狀看來,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性較低,停課更將使許多醫護人員為了照顧兒女,被迫暫時離開工作崗位。
不過,一群英國行為學家也發表公開信,質疑政府此論點的科學依據何在,「我們不確定『行為疲勞』的概念多大程度適用於當前的特殊情況......政府卻據此制定高風險政策。」這群學者表示,政府遲未採取積極措施,恐削弱民眾對疫情緊迫程度的認知,「激進的改變,可能會使效果好上許多,拯救許多人的性命。」
但仍有科學家對強森政府的現行政策表達支持,倫敦政經學院(LSE)全球衛生政策教授文納姆(Clare Wenham)就是其中一人,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政府的首要任務應是避免民眾恐慌,配合預防措施,而在擁有明確證據前,各國的防疫措施如同「一場豪賭」。許多國家領導人屈服於民意壓力,在沒能證實停課的防疫效果前就採取行動,反觀「強森政府正在檢視現有的證據,英國現今的態度相形下確實較為謹慎,但如我所說—這就是一場豪賭。」
看更多【武漢肺炎疫情】最新報導: http://bit.ly/36PGP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