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的估值,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以286億美元的財富,超越香港長江集團李嘉誠的283億美元,成為華人、也是亞洲首富。蟬聯15年華人首富的李嘉誠,終於讓出寶座。
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華人及亞洲首富,這條路,李嘉誠從1950年成立長江塑膠廠到1999年被富比世評為全球華人首富,走了半世紀;而馬雲從1999年成立阿里巴巴,到今年被評為華人首富,只花了15年。這並不讓人訝異,這就是這個時代以科技、網路為骨幹的新經濟威力。
8月阿里巴巴在美國掛牌上市後,得到投資人的追捧,掛牌價格68美元,上市首日就飆漲38%,市值高達2016億美元;馬雲因此超越其它地產、傳產的富豪,也超越同為網路巨頭的騰訊馬化騰、百度李彥宏成為中國首富─而今年中國富豪前三名正好又僅是出身新經濟。現在,阿里巴巴的股價已達105美元,市值2641億美元,水漲船高;李嘉誠則因地產下跌,身價由310億美元降為283億美元,馬雲正式超越李嘉誠。
新經濟的威力在這5年是加速又加大其威力,它為善於利用科技與網路的年輕人,提供了揮灑發揮的空間,成功者不僅享有創業成就,更在短期內坐擁鉅額財富,放眼望去,這幾年全球擠身富豪者,幾乎無一例外的誕生於新經濟之中。
臉書創辦人祖克伯27歲時讓臉書上市,擠身百億美元富豪之列;2年後的今日,根據富比世最新的估計,其財富為347億美元,全美排名11名;WhatsApp的2位創辦人年紀在40歲左右,因公司被臉書收購,一夕之間成為擁有30億美元財富的富豪,排名擠進全美200名內;年僅21歲的Oculus VR 創辦人帕馬・拉奇因公司被高價收購,也立刻名列億萬富豪。叫車服務的UBER創立5年,估值已達300億元,創辦人年紀不到40歲。中國的小米創立4年就站上智慧手機的浪頭上,企業估值300億美元以上。
這份名單可以繼續寫下去,因為越來越多這種案例。這些享有快速增長、企業估值在幾年內就能衝出數十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公司,幾乎都有一個相同點─創新;不論是在產品、提供的服務、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即使是被抄襲蘋果到爆的小米,也是創新─在商業行銷與經營模式上的創新。這個世界,已經由知識經濟快速進入創新經濟了!
過去傳統經濟是以土地、資本、勞力等所謂的生產要素構成,這是農業與工業社會的特色,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以投入的資本、能源、原料等物質為基礎。但八○年代到九○年代,知識經濟興起,知識、腦力扮演的角色逐漸超越機具設備、資本支出。
但今天是只有知識經濟已不足,建構在知識經濟上的創新經濟,已成為更重要的驅策力了。亞銀日前公布一份《創新亞洲:推動知識經濟發展》報告指出,台灣知識經濟指數排名不僅高居亞洲第一名,更超越先進國家組成的OECD(經濟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準。不過台灣紮實的知識經濟基礎,卻只停留在製造出優良的科技硬體產品,無法在觀念、整合上展現創新、推陳出新,最後的表現終是遜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