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捐助財團法人,被外界形容為酬庸之處,這樣的指控對165個財團法人是否公平?行政院官員表示,過去政府在檢討財團法人存廢時,各部會都會強調下轄財團法人「扮演一定功能」,有其存在價值,工業局官員也強調,經濟部下轄的「大法人」(工研院、資策會)、「小法人」,在推動產業升級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有些基金會目前每年從政府拿到補助已經不多,卻仍能主動創造研發價值,很多財團法人的官派代表,只能領取車馬費,卻得申報財產,學界根本沒人想當,「哪來的肥貓?」
經濟部捐助的每一個財團法人,成立過程都和當時政府產業政策密切相關,舉例來說,1985年成立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就和台灣發展國產汽車政策有關,該中心是由交通部、環保署及車輛業者共同捐贈,中心董事長即是裕隆集團的中華汽車副董事長劉興台,對照目前民進黨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準備投資42億元在高雄成立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都有著同樣的初衷。
另外,大電力試驗研究發展中心是由台電與國內13家重電機製造業聯合捐助,紡織綜合研究所則是工業局與棉紡工業同業公會捐助,更早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則是1965年台灣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與農復會、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捐助成立,創辦者是謝成源,也是台鳳首任董事長,和台灣當時出口鳳梨罐頭背景密不可分。
後來成立的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與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塑膠中心),成立當時台灣的塑化與工具機產業都是主力出口產業,時至今日,政府提供補助都已經不多。
「拿不到政府資源的小法人 懂得靠自己打出血路」
工業局官員表示,外界談到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總是動輒戴上酬庸的帽子,但很多財團法人成立迄今,扮演重要產業升級角色,以塑膠中心為例,該中心去年斥資4億元,在台中興建高分子醫材大樓,不僅沒拿政府一毛補助,也沒跟銀行貸款,「這種拿不到政府資源的小法人最好,懂得靠自己打出一條血路」。
該官員表示,塑膠中心幾年前跨足汽車零組件的測試檢驗領域,早年零組件廠東陽的產品,要將產品賣到美國以前,要把產品先寄到美國測試檢驗,有時候還會寄丟,該中心後來與美國保險集團簽約,在國內提供廠商驗證,為廠商省下很大的費用。
官員表示,塑膠產業都是中小企業,「小法人」就是產業界的研發中心,現在塑膠中心配合5+2產業計畫,投入醫材測試檢驗,工研院生醫所也在做,初期絕對是賠錢,但長期來看一定有前景,就像高雄金屬工業中心投入牙根的製作一樣。
官員強調,經濟部與業界共同捐助的財團法人,都是按照出資比率分配董監事,官派的董監事幾年前開始,適用《公務人員財產申報規定》後,目前要從學界找法人代表的困難度已經愈來愈高,「1年才開會2次,1次幾千元車馬費,卻要申報財產,誰要來參加?」
政府下轄財團法人 也會「增生」財團法人
有趣的是,政府捐助財團法人,不僅會隨著產業政策不斷增生,政府下轄財團法人,也會「增生」財團法人,舉例來說,工研院為了推廣環保組織與產品驗證,也成立了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據了解,台灣因為外交空間受限,過去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參與,都是透過工研院等「白手套」代表,不過,工研院在環境與綠能領域,已經有綠能研究所,為何需要另外成立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工研院方面目前尚未回覆。
工研院主管表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係推動污染防治與環保標章,當初開辦因為工研院認為與工研院業務有衝突,目前主管機關是環保署,該基金成立後與中研院之間,完全財務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