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偉大的陛下驅逐了國土上所有猶太人;這個月,陛下也命我出發尋找印度人民所在之地。」——航海家哥倫布
西元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率領船隊「發現」了美洲大陸,同年,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伊斯蘭王國格拉納達被西班牙攻陷,兩起事件同時開啟了基督教世界通往歷史舞台制高點的一扇門。
公元711年,柏柏人(Berber)傳奇將軍塔里克(Tariq ibn-Ziyad)奉伍麥亞王朝(Umayyad)之命,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伊斯蘭教勢力席捲伊比利半島,此後數百年都屬於穆斯林政權的屬地。穆斯林統治者將願意稱臣的基督教徒與猶太人劃為受保護的群體,安達盧斯地區成為歐洲與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匯點。
但邁入11世紀後,穆斯林王國逐漸分裂,受到羅馬教廷發起的「十字軍東征」影響,伊比利半島基督徒復國運動也日漸壯大,直到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與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 el Católico)的聯姻而統一後,他們帶領西班牙民族以數百年未見的強大氣勢展開「收復失地」運動,矢言讓伊比利半島重回天主教的懷抱。
公元1492年1月2日,格拉納達王國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十二世(Emir Muhammad XII)經歷一年多的圍城終於宣告投降,他在交出城門鑰匙之際,要求伊莎貝拉一世與費爾南多二世不要傷害境內的穆斯林與猶太人。
但是,收復失地運動畢竟是以恢復天主教榮光為號召,早在1478年伊莎貝拉一世就下令成立許多「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專門審判自稱基督徒但被指控信仰不堅貞的人。在奪回格拉納達近3個月後,伊莎貝拉夫婦就違背了諾言,1492年3月31日,他們公布《阿爾罕布拉法令》(Alhambra Decree),要求穆斯林與猶太人改信天主教,否則便遭驅逐出境。
《阿爾罕布拉法令》頒布後,大量穆斯林流亡北非,20萬猶太人轉往法國、土耳其與其他國家,餘下的人為求保命都轉信了天主教,他們被迫離開繁華的格拉納達,迫遷至臨近的貧困郊區。
但是,天主教教會仍然對這些改宗的教徒多有猜忌,尤其是猶太人,教會認為他們的信仰還帶有猶太教的痕跡,可能「污染」其他教徒的純正信仰,藉著各地林立的宗教裁判所,繼續迫害改宗的猶太人與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