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瘟疫危機肆虐德國全境,截至台灣時間20日下午,德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5439宗,病亡44人。確診病患一天之內新增3000多人,全國各地學校、工廠、酒吧等娛樂場所已經關閉,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也變得越來越嚴厲。
正如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言,德國面臨戰後最大危機。不過專家發現,相對感染人數來說,德國死亡案例非常少,致死率異常低。英國《金融時報》(FT)20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這很可能代表德國仍處於疫情初期階段,而且感染者的年齡較為年輕。另有學者認為,德國廣泛篩檢的防疫策略奏效,平均每天完成2萬多次篩檢,藉由多發現感染源來阻絕病毒傳播。
非常重要的篩檢能力
德國的新冠病毒致死率約為0.3%,在確診病例破千的國家中敬陪末座,全球新冠病毒死亡率最高依序為義大利(8%)、伊朗(7%)、西班牙(4.5%)。
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所長維勒(Lothar Wieler)指出,德國醫學實驗室現在每週完成約160萬次新冠病毒篩檢,歐洲一些國家自從危機爆發以來,進行篩檢的總數恐怕還不比德國一週的量。德國的篩檢能力甚至贏過以廣泛篩檢享譽國際的南韓,德國平均每天進行2萬2800多次病毒檢測,而南韓每天約1萬5000次。
維勒指出,德國當局從一開始就呼籲醫師積極替病患檢測,病毒試劑也還沒有缺貨過,「這是因為德國有篩檢能力,德國的篩檢能力非常、非常重要。」德國的篩檢能力還可以再提升,當局表示,研究動物的實驗室將暫時放下手頭任務,共同投入抗疫,屆時德國每週的篩檢次數還會更高。
德國未發現的感染病例數,可能比其他國家來得少。疫情發展的短期內,大規模篩檢確實可以降低死亡率,因為公衛機構可以發現更多感染病患,及早救治,存活機會當然高得多,此外篩檢體系也較不容易放過輕微症狀或沒有症狀的感染者,阻絕這些患者的社會接觸。
疫情在青壯年之間蔓延開來
迄今為止,德國新冠病毒爆發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青壯年患者人數眾多。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數據,80%以上的感染病患年齡小於60歲。漢諾威大學(University of Hanover)醫學教授史托(Matthias Stoll)表示,「在德國爆發疫情的最開始,我們看到許多病例與滑雪旅行、度假後歸國的人們有關,這些80歲以下、有體力去滑雪或參加其他活動的人,死亡風險也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