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等促參模式近年來在台灣耳熟能詳,如桃捷招標初期失敗、停滯不前台北大巨蛋,使得國人對BOT一詞往往帶有負面觀感,前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1日表示,他曾經看《海角七號》有一段劇情「飯店BOT,山也BOT,現在連海也要BOT」,戲院哄堂大笑,讓他嘆「所有老百姓都在笑我們參與BOT的人的失敗,不可否認,台灣社會從2007年至今還瀰漫著濃濃反商氣味,見不得商人賺錢」。
台北大學公行暨政策學系及財團法人中華跨域管理教育基金會今(1)日舉辦「促進民間投資政府公共服務之問題與對策」圓桌對策,會中,許多學者專家紛紛對於BOT遭到污名化感到抱屈。
濮大威:政府跟民間談判必須有雙贏思維
所謂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是指民間機構投資新建並為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移轉該建設之所有權予政府,過去著名的案例,如台北101地上權、台灣高鐵、高雄捷運、台北大巨蛋及原機場捷運,除了台北101地上權外,如高鐵就碰到財務危機,最後只得政府自己拿回營運,台北大巨蛋更是民間與政府長期角力的負面例子,這些案例使得社會普遍瀰漫一股對於BOT的負面觀感。
前北市交通局長、浩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濮大威便指出,BOT會失敗,往往是因為淪為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繼任政黨反對前任政黨的作為或是出現不願意承擔責任的政府領導人,後果就是民間投資意願下降,他認為得從教育著手,不管是買廣告、開研討會、開班授課,最需要教育的就是首長、民代、調查局、檢察官、法官與媒體。
濮大威舉例,政府跟民間談促參必須要有雙贏思維與態度,不是公務員代表政府就只顧合約,應該要有分擔風險及分享利益的機制,促參往往合約都是數十年,但社會不可能30年都不變,就如當時談高鐵運量,政府看到兩岸經濟來往,運量可達每日12萬至18萬,後來事實並非如此,但政府只說一句「不要怪我,是你自己要投資」,就不具備合夥的精神。
吳秀光:昇恆昌與采盟貢獻1/4桃園機場營運預算
中華跨領域管理基金會董事長吳秀光也說,任何BOT案,政府都要扮演重要角色,讓裡面每個人都有足夠動機去做最大努力、尊法、實施公益面向,廠商首要目標當然是賺錢,像是昇恆昌就與另一間免稅店采盟貢獻了1/4桃園機場營運預算,做出巨大貢獻,昇恆昌雖然與采盟互相競爭,兩家都還是有獲利,這便是成功的案例。
北大公行暨政策學系系主任呂育誠也說,BOT的推手看起來是政府,但政府只是選擇性去做,整個國家財政是由政府去操作,但操作過程中公務員與政務人員還是以防禦心態做事,今天BOT出了問題,很難期待政府能英明解決問題,他也建議,民間到底可以做什麼事情敲開政府的門、促成BOT案推動,與其寄望大有為的甲方政府,不如乙方民間企業可以去想出其他方式,引導公務員重新檢視KPI或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