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俊華又何嘗不是「曾蔭權2.0」──他在《競選宣言》中特別提及三十多年前在哈佛大學讀書時遇到前來進修的曾蔭權,並在他的鼓勵下返港加入政府。他也是曾蔭權的首位特首辦主任,並由曾蔭權提名出任財政司長。在上届特首選舉前,就有傳聞曾蔭權向中央推薦他出選,只是當時的中央官員屬意唐英年──他後因龐大的「住宅僭建」等醜聞而落選。
難怪林鄭在論壇上被問及兩人有什麼不同時,竟脫口而出: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所以,對務實的港人來說,哪位勝出都無所謂。而比較起來,口齒伶俐又主管政務的林鄭顯然跟中央官員溝通較多較好,較獲信任而得到支持。
因為在梁振英去年12月9日下午宣布「不尋求連任」後,無綫新聞傍晚即引述「北京權威消息」指出,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表明不支持曾俊華參選行政長官選舉,並同時表達不支持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參選。可見,北京的意向早在曾俊華辭職前已很清楚。
北京過早表態在觀感上當然不好,但是否「干預」,則見仁見智。中央的理據是,它有權表達自己的意向和有遊說的權利,選委聽不聽則是他們的自由,因為投的是暗票。
香港的選舉和美國、台灣等地的選舉最大不同是,首先,它不是一人一票的普選,而只是1200位(本届是1194人)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選委可投票的「小圈子選舉」;其次,香港不是主權國家,根據基本法第第45條,香港特首是「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43條則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這樣,在民望如浮雲的情況下,中央的支持顯得相當重要。而中央對港政策轉趨強硬早在2014年6月10日國務院發表二萬三千字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已露端倪。該白皮書除了大篇幅介紹「一國兩制」制度背景,指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外,還特別強調中央擁有香港「全面自治權」。兩個多月後,更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2017年起香港特首普選辦法的所謂「8‧31方案」,也即佔中的直接誘因。
可以預見,香港未來五年的管治,北京會扮演更多角色;而香港回歸以來出現的經濟發展瓶頸和一系列民生問題,也令小小的香港日益依賴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在中港關係上幫助協調,所以,選一位得到中央支持的特首顯然更符合香港利益,正如首富選委李嘉誠所說:「民望固然重要,但於中央合作得好的問題都好緊要。」他更引用《女媧補天》神話來暗示投票取向,指很多事都是人為,相信撕裂及其他問題,都可以克服。
然而,必須承認,以往「守財奴」形象深入人心的曾俊華的競選工程的確做得不錯,其競選廣告主題也抓到香港問題的核心,平時口才笨拙的他在論壇上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但他過去幾年多項具爭議性議題如反國教、佔中、港獨等取態含糊而被左派批評迴避問題、政治上欠擔當;而他往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也經常出現「估錯數」而遭泛民主派諷刺。更吊詭的是,聲稱all-in投票給曾俊華的泛民選委居然說,含淚投票給他,不等於完全支持他。
兩人的花名「薯片叔叔」和「奶媽」似乎象徵兩種不同的文化取向,前者令人聯想到美國快餐文化,後者則有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因素」影響益重的今天,「好媽媽」和「好妻子」林鄭月娥當選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中央和市民來說,既然香港經歷了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到專業人士治港等不同風格的管治和施政後,問題卻越來越多,撕裂日益嚴重,爭論吵鬧不休,何不試試「女人治港」呢?或許女性的柔軟和母性有助融化長期累積的戾氣呢!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