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不僅全民活動大受影響,藝文團體更是受到重創,對此文化部儘管匡列15億預算紓困、振興,並在申請紓困上從寬認定,但面對比創作還要自由的藝術工作者型態,不僅藝文界憂心仍有「漏接」現象,另一方面,是否有人尋找漏洞、重複申請,也成為疑慮,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秘書長黃佩蔚也引用卡謬名言「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誠實」,呼籲文化部從寬認定的話,大家更要真誠以對。
藝文工作者一詞的意義,與一般勞工相比,可說是天差地遠,國內中小型藝文團體,除了正職行政人員外,大多並無所謂正職團員,而是跟演員、舞者、音樂家以檔期、演岀場次等方式合作。此外,包含幕後的燈光、技術、攝影,以及對外的宣傳、行銷,也多為接案合作,皆是長期以來,容易被忽視的一塊。
諸如此類的個體戶,在紓困方案正式出爐前,早已是藝文團體關切重點,如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下稱:藝創工會)等團體曾擔憂,相關工作人員無法獲得相關工資給付。
文化部不重複補助 劇評人協會:事後安全網要如何全部接住?
為此,文化部於正式出爐的紓困方案中,針對自然人設立申請管道,申請上從寬認定,也期盼盡量貼近藝文工作者實際生態。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秘書長黃佩蔚便指出,個人工作者一定會有被漏掉,但因為大家積極反映,現在反而是相對安全的狀況。
但黃佩蔚也對此指出,日前文化部的對外說明會上,便有人質疑,像是技術人員,可以用自然人身分申請,但劇團申請演岀取消的補助時,也會包含人員薪資,所以可能會造成劇團去申請、下面接案的技術人員也去申請,變成兩邊都拿,或兩邊都沒有的情況,當時文化部說是不重複補助,但問題是,若劇團已經把薪資補助算進去,技術人員怎麼知道,劇團有沒有幫他提出?而如果兩邊都提了,是擇優給付嗎?
黃佩蔚表示,劇團方能給演員的只有排練費,演岀費不一定會給,但沒拿到演岀費就是演員的損失,這要看劇團的態度,或者看合約,而如果拿不到,那是否也能去申請?黃表示,自己同意文化部不重複發,但也問「事後安全網要如何全部接住?」
「隱約可以看到有人真的很想找縫,看可不可以多申請一些錢的狀況。」黃佩蔚表示,像有些人申請了場租、演員薪水來紓困,但不見得會發出來,或者可能叫底下的人自己去申請,對此也只能呼籲,文化部從寬認定的話,大家更要真誠以對,「還是卡繆那句話,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誠實。」
黃佩蔚說明,另外一種問題,是活動、展覽或者駐村計畫被延期的話,但因為延期的活動終究會發生,那拿到現在的紓困補助,活動之後舉行,是不是等於有可能拿到兩筆錢?駐村、展演的補助不會因此簡少,只是因為延期而晚點拿到,此外現在就算沒展覽要做,但藝術家可能還是會創作、寫文章,不可能這段時間都不賺錢 ,那這到底算不算受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