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任意拘留的受害者——無論是台灣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國際社會可以做些什麼?這幾年李明哲勇敢的妻子李凈瑜在台灣公民團體的幫助下前往日內瓦遊說聯合國人權專家,人權專家也曾向中國政府表達關切,但北京卻置若罔聞。中國過去有一段時間出於外交、政治和經濟原因願意做出讓步,以改善其在人權方面的形象,1980至1990年代,當中國尋求美國市場並希望加入WTO時,有時會因為外界壓力而釋放政治犯。如今,鑑於中國的政經影響力,在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下,北京已經不大理會這類國際壓力。此外,現今中國對於聯合國和國際人權機制也有更大的影響力,而美國卻在2018年6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明美國官方對這一挑戰無動於衷。
目前除了等待兩岸關係改善,期待中國減少打壓之外,國際社會可以做的,是對中國違反人權保障、違反國際義務的作法提高關注、提昇公眾意識並且公開表示反對。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不會為中國帶來軟實力,香港反送中的抗議活動便是緣於香港人反對港府將嫌疑犯引渡到中國,顯示人們對於司法正義的重視。
台灣將持續要求中國政府履行自己在《司法互助協議》中許下的承諾、履行其在國際人權規範下的國家義務。那麼國際社會呢?
*作者陳玉潔為台灣律師、香港大學法學院全球學術研究員。共同作者孔傑榮為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創所所長,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兼任資深研究員;本文原題為:Beijing must come clean on arbitrary detention of Taiwanese or risk hurting its soft power ambitions。本文原刊香港《南華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