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劉君祖先生有關推動國學教育的看法,有些網友不以為然,筆者也有意見。
他文章結論有以下四點:
一、大陸經濟改革逾四十年,富強功業昭著,世所共知。廉政打貪等整改組織的政治改革亦有初步成效,但隨著時代巨變,各種考驗益發嚴酷,未來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有更周整而全面的成果。是這樣嗎?
印度總理莫迪日前說,中國沒有信仰、思想、自由和民主,只剩下GDP,現在連GDP也快沒有了,只剩下暴力和謊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也說:「我們國家是『四荒八無』:『四荒』是荒唐、荒誕、荒蕪、荒謬;『八無』是無知、無能、無情、無義、無道、無德、無恥、無賴。」可見表面的富強非真正富強,只有將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當治國的基礎才是。
周孝正直指毛澤東是製造60年代饑荒的罪魁禍首,如老毛所推動的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等,以及今日的官場腐敗,官位越高越貪腐,多如牛毛,抓不勝抓,許多人己身尚且不正,還想正人,如同國民黨一樣。也因為如此,全中國90%的財富集中在10%的人手中,以致貧富差距日益懸殊,不亞於民國時期。
周孝正還說,中國有一種窮人,叫做「低收入」者,他們的年收入不到人民幣958元,平均每天不到人民幣2.63元,這樣的窮人,中國至少有2億人。還有一種窮人,叫做「絕對貧窮」,他們的年收入不到人民幣683元,平均每天不到人民幣1.87元,他們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飢寒交迫」的生活,這樣的窮人,中國還至少有2100萬人。按照這樣的計算,中國13億人口中的11億人已經脫貧了?非也!
孔孟思想已禁不起考驗 學子被四書五經綁架
二、中華文化最核心的理念與價值仍在那些千錘百煉的經典,與時俱進,歷久彌新,這些方面必須加強專精的研究與普及的宣導。中國群經諸子之學皆以經世致用為主旨,詞章考據僅其餘事,這些學問要有人研究,但無論如何不宜過度膨脹,埋首故紙堆中做活計,于世道人情何補?筆者認為只有後面說對。
筆者認為,歷代皇朝多次興亡史已經證明,以孔孟為思想體系的中華文明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只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專制皇朝與獨裁者,以及一堆虛偽、殘暴、狐假虎威的狗奴才們,還有順民,以致皇朝總是在不斷成王敗寇中循環,大多數民眾只能被當芻狗,無法當主人。青年學子都被四書五經所綁架,科舉所考的內容只是如何當皇上奴才,何來經世致用?
無論是劉邦、隋煬帝、李世民、趙匡胤兄弟、朱元璋,雍正以及他們的子孫,沒有幾個是好東西,尤其是劉邦與朱元璋,心狠手辣、忘恩負義、誅殺功臣,只為了鞏固自己政權,有的是兄弟相殘,六親不認,如李世民與雍正。至於元朝與清朝,只是外來政權,自然也沿襲中華文化那一套國學以培養順民,其實是既兇狠殘暴又貪汙腐敗,以致其皇朝最後都完蛋,族人也慘遭大屠殺。
在太平天國事件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沈葆楨與駱秉忠等許多飽讀四書五經的漢人官吏,非但沒有孔孟仁義之道,甚至比滿族人還兇殘,居然對一些已經棄械投降的漢人太平軍將領,如石達開與陳玉成等人與其部屬,施以千刀萬剮的凌遲之刑,簡直都是禽獸不是人,可見這些漢人官員都不知在讀甚麼聖賢書,因此四書五經可說是假道德之學,不讀也罷。
三、真正振興國學,不在興建多少美輪美奐或古色古香的書院建築,而是院內有沒有扎實的教學與研究活動,民間願意學習一窺堂奧的潛在需求是在增長,而合格的師資,經師也足為人師的供給嚴重不足,一個十幾億人口日益富強的泱泱大國,可能至少尚欠百萬師資。換言之,培養優良師資為重中之重的當急之務。筆者認為都不對。
歷經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後,中國大陸還有所謂國學大師嗎?中國輸出到國外的孔子學院,其用意為何,眾所皆知。中國所缺的師資不是那些食古不化的國學大師,而是具有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的師資,這些人中國無法自行培養,台灣也不行,只能由歐美國家輸入,因為人家的民主政治發展已經超過百年,尤其是瑞士與北歐國家,更值得中國學習。
國學思維腐敗 應學習他國「自由民主」模範
1898年,滿清政府的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在北京開學時,光緒皇帝親臨主持。光緒皇帝說,國家之所以積弱不振,任強權宰割,原因是官吏普遍貪汙腐敗,人民生活習慣差,根本原因是國內教育只重視四書五經等偽善的國學,忽視西方國家的民主、法治與科學教育。光緒認為這是國人心中之賊,只有全面破除,國家才有救。很難得中國皇帝有這樣的遠見,可惜當時國家權力掌握在老太后手中,獨木難撐腐朽不堪的大廈於既倒。曾經飽讀四書五經的梁啟超、鄒容、胡適與陳獨秀等民國初期的民人也是有同樣看法。
其中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受盧梭的《民約論》影響很大,認為中國的苦痛是滿族人對漢族人的無情剝削——「滿族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磨吾刃,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以驅除滿人」,這樣激進的革命排滿,不僅是鄒容的主張,也是當時的革命派普遍存在的思潮,就連孫中山先生最先提出的民族主義,也主張「反滿」,後期才改為「民主共和」。他們認為,中國落後的原因在於滿清政府只是外來政權,崇尚四書五經的國學,只是他們利用來統治人民的工具,並非真誠欣賞。
至今許多國民黨人對於兩次被民進黨政黨輪替都憤恨不平,主因是被黨國思想教育洗腦所致,因為黨國教育他們只有國民黨才是正統,才有資格當老大,其他黨執政就是「竊國」,而其黨國教育的基礎就是國學。如今小英連任,居然還有一些藍營人士認為她「做票」,就是腐敗的國學思維作祟。其實誰比較會做票? 大家心知肚明。
四、今後數十年的世勢變動只有更劇烈且快速,更加考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民志業,我們這一代若能善盡其責,不犯致命錯誤,開創千年盛世並促進世界大同確有希望,願與有識者共勉之。筆者認為對中國政府過譽了。
中華民族思維是民國建立前後才有的,據說是梁啟超首提,以前歷代皇朝有嗎?梁啟超的思維也是來自日本,因為日本始終認為中國兩次被異族入侵就是亡國,因此他們看不起蒙古、滿清與中國人,連1895年的甲午之戰也認為是日清而非日中之戰。當初日本侵略中國與東南亞,目的就是解放中國與東南亞受歐美帝國主義壓迫的人民,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改由他當老大。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8pm3z6.html
以前中國只有大漢、大唐、大宋、大元、大明與大清皇朝,哪裡來的中華民族思維?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時所揭櫫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其實也是來自日本,孫中山認為滿清是「韃虜」,顯示他認為滿清是異族,後來有人認為如果殺了滿清末代皇帝溥儀,那麼滿蒙將不屬於中國,所以才讓溥儀在紫禁城又生活了好幾年。https://kknews.cc/history/89nnklq.html
劉君祖還說,《易》中排序第55的豐卦,如代表資源豐富如日中天的大國,上卦亦即外卦震,象徵政經軍等硬實力,下卦亦即內卦離,則象徵文教底蘊的軟實力,二者必須並重均衡發展,國運才可大可久,古今明鑒甚多。
不可輕信算命 應建立獨立思維
顯然他「如日中天的大國」是指中國,但文教底蘊的軟實力難道是指中華文化嗎?中華文化讓中國兩次亡於蒙古與滿清等異族,且成王敗寇不斷循環,有何值得驕傲的?即使是北宋皇朝大力提倡中華文化又如何?王安石與司馬光等大臣還不是勾心鬥角,以致造成北宋滅亡的遠因?王安石與司馬光等人都是飽讀四書五經的文人,司馬光還曾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內容講的都是為官之道,如勾心鬥角、逢迎拍馬等。
北宋末年的徽欽二帝更是糊塗蛋,只會舞文弄墨,搞得國破家亡,妃子都成為人家的奴隸,任野蠻的女真人糟蹋。高宗皇帝更是陰險小人,不僅對自己家人被金人糟蹋見死不救,還勾結金人陷害岳飛、張憲等忠良。難道當時沒有大臣精通易經八卦,預先算出北宋或南宋的悲劇,並事先建議皇帝怎麼做嗎?難怪有人說,士大夫無恥正是國恥。
中國歷代皇朝如果有大臣能事先算出國運並建議皇帝怎麼預防,最後會慘遭亡國嗎?現代一堆算命仙又能算出自己命運,讓自己大富大貴或趨吉避凶嗎?希特勒與希姆來也曾經相信某種流傳於歐洲的神秘學,最後還不是都慘死?為何還會有人相信這種江湖騙術?據說還有人花大錢去學習!https://kknews.cc/history/vkopro2.html
五十幾年前,文化大革命時期,老蔣為了反制中共,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如同以前歷代皇朝一樣,推崇孔孟思想的國學,問題是他們有孟子與尚書的民主思維嗎?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尚書也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然而歷代皇朝與老蔣可曾有過如此民主思維嗎?連崇尚自由與民主的胡適都碰了一鼻子灰,何況他人?
法國啟蒙大師伏爾泰曾說:「我雖然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強烈捍衛你有自己看法的自由。」法國因有這樣偉大的人物,而成為歐洲第一個民主國家,其揭櫫的「自由、平等、博愛」原則,已經成為普世認同的民主國家基礎。伏爾泰思想也影響美國的開國先賢,讓他們有獨立思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國家。
歐美各國因奉行伏爾泰思想,所以成為富強與團結的國家。中國則反是,從民國建立後到抗戰結束時,中國始終無法統一,各地區軍閥之間始終無法合作,各懷鬼胎,蔣毛有如當年的楚漢和蜀魏之爭,所以被日本諷刺如同一盤散沙。在八年抗戰中,蔣與毛只能免強抵抗,沒有能力收復失土,如果沒有美國與蘇聯參戰,蔣與毛能同享抗戰勝利並收復失土嗎?
過度重視傳統「中華文化」 難以中、西方兼容並蓄
如果中國政府能以伏爾泰為師,取代以國學為主體的中華文化,或至少並行不悖,必然實現所謂的中國夢,成為歐美等文明先進的國家。民國建立後的中國,之所以沒有仍然積弱不振,就是許多人不重視陳獨秀與胡適所倡導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擁有權力的人都想當一方霸主,就是沒有一個有恢弘的民主胸襟,如同美國華盛頓或傑佛遜那樣的偉大政治家。
兩千多年來,日本雖然吸取許多中華文化,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卻也能吸收大量歐美文化,中西文化兼容並蓄,所以日後能成為強國。反觀當時滿清的李鴻章等官員,雖然也知學習歐美,且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原則,只學人家的軍事皮毛,沒有學習人家的文化精髓,所以1895年甲午之戰一敗塗地,五年後更發生八國聯軍攻北京,迫使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一堆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中國成為次殖民地的悲劇,就是太過於重視國學所致,因為國學是愚民思想,有利於它們的統治。
1917年,胡適在陳獨秀主持的《新青年》上發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1917年)、《建設的文學革命論》(1918年)等論文,認為「……死文字決不能產出活文學。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話,必須用國語,必須做國語的文學」,所以他主張「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胡適年少時也熟讀四書五經,卻不食古不化,有新思維,為何一百多年來,許多學者專家還主張恢復四書五經等國學與文言文?這些人平時寫論文、書信或一般文章,是否都用文言文?如果不是,為何逼現代中學生非學國學等文言文不可?當成選修不行嗎?
由此可知,只重視國學無法使國家現代化與民主化,也應鼓勵學生多閱讀國外經典著作,例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偽君子》、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與《浮士德》、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拜倫的《唐璜》、海涅的《一個冬天的童話》、普希金的《自由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與《悲慘世界》、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莫泊桑的《羊脂球》、泰戈爾的《飛鳥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高爾基的《母親》、卡夫卡的《變形記》、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川端康成的《雪國》與《千隻鶴》、梭羅的《湖濱散記》,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乃至於盧梭的《民約論》或潘恩的《常識》等。
試問,目前許多台灣的大、中、小學生有幾人讀過以上哪幾本書?長年都在閱讀那些食古不化的部定教科書,對年輕人的心智有何幫助?人家歐美國家的各級學校老師與教授都鼓勵學生閱讀這些世界著名的經典書、寫心得、發表感想與批判,為何我們總是要求學生死背這些中國四書五經等文言文?這樣即使考試常考滿分又如何?難怪我們學生上課都沒有反應!一個在學校沒有主見或常問問題的學生,出社會能有何出息?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