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關於《莎韻之鐘》的傳奇故事

2020-03-01 07:10

? 人氣

林克孝登山的理想,除了幫少女莎韻尋找回家的路外,也是幫原住民與台灣文化尋根。(資料照,奧丁丁提供)

林克孝登山的理想,除了幫少女莎韻尋找回家的路外,也是幫原住民與台灣文化尋根。(資料照,奧丁丁提供)

凡是來往於宜蘭與花蓮的民眾,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派出所附近的蘇花公路路旁,都可以看到有一座莎韻紀念公園,公園裡的涼亭有一塊紀念碑與一口銅鐘,後者每到整點時就會自動響起報時,同時播放一首十分好聽、名稱為《莎韻之鐘》的歌曲,很少人知道其中有一個日治時代的傳奇故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昭和13年(1938)9月,泰雅族少女莎韻協助日本老師田北正記搬運行李下山,不料途中遇到暴風雨,她在經過南澳南溪的獨木橋時,由於溪水暴漲,不幸墜溪失蹤。兩天後,新聞報導此事,標題寫著「蕃婦跌落溪中,行方不明」。當時台灣總督長谷川清為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稱為「莎韻之鐘」,並設置紀念碑。

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意外落水事件,卻被當時日本當局刻意做政治操作,大肆宣傳,甚至誤導成「師生戀」,還拍成電影,鼓吹皇民愛國思維,由李香蘭主演。李香蘭是出生在滿州國遼寧的日本人,本名叫山口淑子,曾在北平唸中學,北京話說得很道地,所以常被誤認為中國人,她常幫日本拍一些愛國電影,藉以激發民眾的愛國心,鞏固他們的統治。

1941年2月20日,由全台高砂族青年代表領銜演出的「皇軍慰問學藝會」於台北公會堂演出,其中以藤田知事詩文為藍圖的「サヨン少女を思ふ」歌曲為最受矚目的表演項目。由莎韻之同學ナミナ以泰雅族語及日語女聲獨唱,因曲調優美,歌詞感人,獲得現場聽眾一致讚賞,此為「莎韻之鐘」歌曲的由來。之後國府接管台灣,所有宣揚日本政績或愛國的圖騰全都被抹去,該歌曲也就沒有人再唱了。

1945年10月,國府來台接管後不久,所有日治時代的政治圖騰都被抹除,包括原設的莎韻之鐘與紀念碑,直到1997年,南澳鄉公所在當地民眾要求下,改在武塔派出所附近蘇花公路路旁,重建一座莎韻公園並重鑄一銅鐘以資紀念。

莎韻之鐘(取自南澳鄉公所)
1997年,南澳鄉公所在當地民眾要求下,改在武塔派出所附近蘇花公路路旁,重建一座莎韻公園並重鑄一銅鐘以資紀念。(取自南澳鄉公所)

1992年,一位日本女高中生來台參加羽毛球比賽,休息時到KTV唱卡拉OK,聽到一首歌《月光小夜曲》很好聽,回日本後,她將台灣行所見所聞投稿當地報社,並附上該歌曲樂譜,曾經住過台灣的老日本人一看覺得很熟悉,比較樂譜後發現,原來出自日治時期的《莎韻之鐘》歌曲。

《月光小夜曲》是作曲家周藍萍於1960年將日本歌曲《莎韻之鐘》改名並填中文詞,純粹是描寫男女愛情,與《莎韻之鐘》本意略有不同,可能因為旋律好聽,但是國府來台接管後禁唱日本歌,所以改名又改歌詞,沒想到卻因此風靡一時,為台灣四、五年級生所熟知。

《月光小夜曲》中文歌詞如下:

作曲:古賀政男 作詞:周藍萍 演唱:李香蘭

月亮在我窗前蕩漾 投進了愛的光芒
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 猜不透妳心腸
好像今晚月亮一樣 忽明忽暗又忽亮
啊…到底是愛還是心慌 啊…月光

月夜情境像夢一樣 那甜蜜怎能相忘
細語猶在耳邊蕩漾 怎不叫我回想
我怕見那月亮光 抬頭把那窗廉拉上
啊…我心兒醉心兒慌 啊…月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