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文創並非活絡經濟與地方創生的萬靈丹

2020-04-13 05:30

? 人氣

若沒有結合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利用在地特色找出市場定位,文創產業恐無法活絡地方經濟。(資料照,徐炳文攝)

若沒有結合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利用在地特色找出市場定位,文創產業恐無法活絡地方經濟。(資料照,徐炳文攝)

下班後到龍山寺捷運站周邊吃吃美食,再轉乘公車回家,是筆者生活日常,而在這個捷運共構的地下二樓有座神秘基地「龍山文創」,一開始是被其巧妙轉譯龍山寺傳統建築,設計而成的簡約Logo、標準字與鮮明橘色主視覺所吸引,但實際走訪幾次後卻發現沒有什麼人潮!甚至一度讓我有「這個地方還在營業嗎?」的疑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好奇心使然,筆者上網Google了一下,原來投入大筆公帑但仍是一片死寂的「龍山文創」早已被台北市議員盯上!並要求北市府採取相關活化作為!作家林立青也曾撰文指出:「龍山文創的問題在於市府沒有找到定位,以及文化局接手後,設定短期見效的KPI結果則不利於永續經營,吸引不了龍山寺原本就偏高齡的來客,進駐團隊與地方文化關連性低,卻又高度和其他場館的內容重疊,在標案預算耗費後,依舊淪為蚊子館。」

艋舺龍山文創基地於2016年12月20成立,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欲打造兼具藝文推廣、文化展演、劇團進駐、在地培力、參與體驗等功能,同時又展示傳統技藝與戲劇、文創工藝,並支持田野調查、文史導覽,且積極吸引年輕人進駐,成為網紅直播的文創基地,這是一個多麼理想主義的「多元複合式經營」,卻也讓龍山文創失去定位,難以吸引年輕人進入場域,而原本較高齡的客群亦難有認同感,於是它成為市府團隊的燙手山芋,一個尷尬的存在。

20161220-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艋舺龍山文創B2開幕典禮」.龍山文創內容古色多樣.(陳明仁攝)
龍山文創定位模糊,難以吸引年輕人,而原本較高齡的客群亦難有認同感。圖為「艋舺龍山文創B2開幕典禮」。(資料照,陳明仁攝)

回溯我國「文創產業」的概念,始於2002年文建會時期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走到2020年也發展了18的年頭,其實「龍山文創」並不孤單,相似案例比比皆是,例如筆者老家的「花蓮文創園區」、風光開幕半年就倒閉的「新北文創夜市」等,也許營運模式不盡相同,然而我們能發現其中的共同點「文創」光芒不在,進一步盤點全國各縣市開枝散葉的文創園區與基地,更不乏血淋淋的例子!我們能在其中發現,若沒有真正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找出合適的在地特色與分眾市場,文創也非活絡經濟與地方創生之萬靈丹。

誠如「龍山文創」專案營運總監黃明毅所言:「每一個新興的品牌或是場域,營運初期幾年不太可能一開就大旺!公共場域更需要一段時間去累積!」筆者認同黃總監的看法,對於「龍山文創」仍是抱有很高的期待!除地點靠近國內外遊客必訪景點龍山寺外,交通方面有捷運共構及停車場等先天優勢條件,著實潛力無窮!近期辦理「動漫講座」、「沉浸式體驗特展」與全國首創的「喵嗚市集」等活動,都看得出經營團隊力挽狂瀾的用心。

政府採購網上今年度「龍山文創基地營運管理」勞務採購案已於上個月公開招標,期待首年435萬(後續擴充1年537萬)公務預算標案委託的經營團隊,能在既有基礎上,帶給市民朋友們找到市場定位且能吸引人潮的「龍山文創2.0」,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熱愛旅遊與藝文的斜槓榮民,上尉退役,曾服務於國防部政戰總隊文宣、藝工分隊等,目前任職於非營利組織,負責文創行銷、藝術教學工作,經營粉絲專頁《盧凡思先生|美感輔導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