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普羅米修斯偷天火─民進黨成立

2017-04-22 07:00

? 人氣

20160423-「轉型正義與法律」學術研討會.第二場.康寧祥(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明仁攝)
黨外四人行之一康寧祥,現為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資料照,陳明仁攝)

四人行拓寬黨外的視線,使黨外不僅變成一個國內政治因素,也變成一個國際政治因素,同時因打破國民黨長期外交專賣局面,也開拓黨外活動的領域,使黨外由具有實質作用的監督者角色,第一次開始有機會與條件提升為競爭者角色。這種開創性的結果,將黨外的士氣帶到空前的高潮,這時真是黨外的「春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民黨對黨外再出發的發展,當然難以忍受,但在策略上,已不再採用壓制手段,而改以「軟」功夫對待,這種策略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使黨外「多元化」,更坦白地說,就是使黨外「青年黨化」。1983年年底立委選舉,就結果而論,黨外似乎受到挫折,當選席位減少,是表面上較小的損失;損失更大的,可能是再出發以來黨外所形成的氣勢。

201704015-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15日出席「爭取民主的年代」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黨外四人行之一、本文作者黃煌雄。(資料照,顏麟宇攝)

但在國民黨欲將「黨外青年黨化」的同時,黨外也一面走上組織化之路。首先是由黨外雜誌的編輯和作家組成的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以下簡稱黨外編聯會),於1983年9月9日成立;接著是由黨外公職人員組成的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以下簡稱黨外公政會),於1984年2月25日成立。黨外公政會於同年5月11日選出費希平為理事長,並於9月2日,公開在台北市青島東路掛牌運作。這是黨外邁向組織化的先聲,內政部長吳伯雄1984年11月2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宣稱,黨外公政會為非法組織,應自行解散,停止活動,否則將依法取締。吳部長這項政策性宣告,代表國民黨對黨外走向組織化的正式警告,但組織化已是黨外必然的選擇與出路。

1985年底地方選舉,黨外公政會與黨外編聯會合組黨外選舉後援會,推出共同旗幟、共同政見,以及「新黨新氣象,自決救台灣」的共同標語,儼然以政黨地位自居,選舉結果獲得30%得票率,省議員推薦18名,當選11名,台北市議員推薦11名,全部當選,高雄市議員推薦6名,當選3名。受到這種選舉成績的鼓舞,1985年12月26日,黨外公政會決議將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會全名刪除公職人員字樣,旨在擴大參與,並通過設置地方分會辦法。黨外公政分會的設置,標幟黨外組織化即將走入地方進行全島性大結合,為黨外組黨鋪路,其情勢有如1979年美麗島政團於全省各地普設美麗島雜誌分社一般。1986年5月10日,黨外公政會台北分會成立,5月17日康寧祥也成立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其後,黨外公政分會紛紛在台灣各縣市相繼成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於6月13日向黨外公政總會提出民主時間表:1987成立新黨;1988解嚴行憲;1989全面改選;1990總統直選;1991台海和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