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寮國,參加「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長會議,當地農民與漁夫正值有生以來最慘烈的乾旱,王毅對台下官員說:「我們懂你們的痛,中國在自身同樣受到旱情之害,上游降水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緊急增加了瀾滄江下泄流量,幫助湄公河國家緩解旱情。」
然而《紐約時報》(NYT)4月13日引述美國氣候學家最新研究首度指出,北京當局似乎在旱災議題上說謊了,研究發現中國境內的湄公河上游「瀾滄江」並沒有遭遇乾旱問題,反而是瀾滄江水壩限制水量,直接造成了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河域水位自2019年毫無起色,甚至創下新低紀錄。
全球水資源研究「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計劃小組13日公布這項研究,水資源專家透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衛星影像觀測湄公河流域的水量,參與研究的觀測者貝斯特(Alan Basist)指出:「衛星影像數據不會說謊,青藏高原(瀾滄江源頭)上還有很多水,然而柬埔寨、泰國等下游國家都處於極為嚴重的乾旱壓力之下。在中國,有很大量的水遭攔截了。」
「這條河即將死去……」 被扼殺的「母親之河」
綿延4180公里的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河流,發源自西藏,流經雲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河水孕育東南亞文明,養活約6000萬人口,柬埔寨人稱她為「母親之河」。然而,近年各國爭相在上游搶建水壩,導致湄公河水患、乾旱頻發。
尤其是中國,這條河在中國西南狹窄的峽谷中奔流,除了水力發電以外,其他經濟活動都不切實際,1993年以來,中國在瀾滄江狹長的峽谷建立11座大壩,產生的電力遠遠超過該地區的需求,但當局未來更計畫建造20幾座水壩。下游的漁民農夫苦不堪言,漁獲量急劇下降,在乾旱季節,下游國家70%水資源都仰賴中國控制的瀾滄江「高抬貴手」。
北京利用湄公河進行水力發電,卻拒絕加入泰國、柬埔寨、越南和寮國致力於永續發展的「湄公河委員會」(The Mekong River Commission,MRC)。該組織一項調查的驚人發現指出,湄公河上頻繁興建水壩,可能導致越南出海口的沉積物減少97%。泰國「湄公河流域文化與自然資源保護組織」清孔分部負責人尼瓦特(Niwat Roykaew)哀嘆:「這條河即將死去。」
即使東南亞政府與中國當局關係親近,也都曾因水資源問題與北京翻臉。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Mahasarakham University)自然資源專家夏納龍(Chainarong Setthachua)直言,中國把仰賴湄公河維持生計的老百姓排除享受資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