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網絡上流傳一篇習近平有關中美關係的內部講話,因為中國官方至今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這篇講話,外界沒有辦法確認該講話的真實性。許多質疑的人認為它與中國官方長期對毛澤東外交路線的讚揚很不同。據說,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在二戰期間對美國的認識,還是實事求是的。但戰後、特別是我們黨執政後一個很長時期,我們對美國的認識發生了偏差。未能處理好我們跟美國的關係,是我們黨遇到諸多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對美國有一個準確的瞭解,對我們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篇講話對毛澤東時代反美外交路線作了嚴厲批判,它質疑「我們主動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並不惜巨大犧牲地擴大這一陣營、保衛這一陣營。但是,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是不是就一定要跟美國對抗?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這篇講話批評毛澤東「習慣於將社會主義的政治訴求,直接延伸為對外戰略構思,延伸為軍事部署,延伸為戰爭。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這一歷史教訓我們應該記取。因為我們熱衷於將政治訴求延伸為戰略構思,延伸為軍事部署,乃至延伸為戰爭,我們義無反顧地參與了冷戰中的兩場熱戰,一場是朝鮮戰爭,另一場是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的對手都是美國。對這兩場戰爭做認真的反思,這是我想著重談一談的。如果將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改造舊世界』的目標,那麼熱戰就是不可避免的。」
堅持社會主義就一定要跟美國、跟西方勢不兩立嗎?
對於冷戰,這篇講話說「蘇聯挾社會主義陣營的強大聲勢,在上世紀50年代,確實是咄咄逼人,四處出擊,大有橫掃全球的架勢。但是,人們忘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反對美國,反對的是什麼?反對的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新遊戲規則。反對這一新遊戲規則,實行另一套遊戲規則——共產體制,這就是冷戰的實質。」因此,在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歷了30多年之後,「我們已經認可了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社會遊戲規則,而且獲得了很大成績,回過頭來再審視那兩場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真的意義不大。有人喜歡用所謂的地緣戰略解釋朝鮮戰爭,什麼『戰略屏障』、『唇亡齒寒』。但那是以反美、反西方為戰略前提的,問題是,我們真的一定要反美反西方嗎?… 堅持社會主義就一定要跟美國、跟西方勢不兩立嗎?很長一個時期,我們把社會主義當作了區別敵我的政治標準,當作了解放全人類的終極目標,當作了一種戰鬥武器,上世紀50至70年代就是這樣的,這是對社會主義的一種曲解。」
所以,這篇講話指出「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就是社會主義陣營打著『改造舊世界』的旗號進行的,至少我們中國共產黨是這樣認為的。那時叫『盡國際主義義務』,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幫助社會主義陣營實現『改造舊世界』的偉大使命。但實際情況卻遠不是這樣。二戰後,在朝鮮半島和印度支那都出現了一個國家南北分割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通過二戰所形成的巨大影響力。南北分割是有協定的。條件成熟了,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不是沒有可能。但蘇聯卻等不及了。這裡存在兩個因素。一個是蘇聯自身的直接的戰略利益需要。另一個則是蘇聯對剛成立的新中國,存在深刻的不信任,它需要有一種戰略態勢,就是讓中國跟社會主義陣營之外的世界隔絕,最好是處於一種敵對狀態,以此牽制中國。」根據這篇網傳的講話,習近平似乎認為朝鮮和越南,被蘇聯利用來挑動中國反美,而站在中國立場上,這兩場戰爭毫無必要,毛澤東「抗美援朝」也是被蘇聯騙了,這也解釋了當時史達林為什麼不去安理會否決聯合國軍進入韓國,卻再三推動毛澤東「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