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藝人的碩士學位論文以自己為個案研究對象,引起各方爭議。碩士學位論文採用技術報告的議題,也再次引發討論。筆者的學生也擔心地問,好像大家認為技術報告比較好寫?品質比較不好?真的是如此嗎?
大學以技術報告取代碩士論文,係依據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條文中指出,「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
此外,「各類學位名稱訂定程序授予要件及代替碩士博士論文認定準則」第五條明訂「各類學位中文、英文名稱併同實施年度、授予要件、學位證書之頒給、註記及其他相關規定,應公告於學校網站校務資訊公開專區。前項學位授予要件,包括是否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專業實務報告代替論文」。
該準則的第七條第四項明訂「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專業實務報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包括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專業實務類。其中,專業實務類指研究領域或內涵以實務應用為主之類型者。準則第十條第四項定義專業實務類的內容項目:專業實務成果理念與個案描述、學理基礎、方法技巧詮釋及分析、成果貢獻及其他衍生性成就。
技術報告多採用個案研究形式。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針對個案,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個案可以是個人、社群、地方或事件。它強調的是個人的經驗或事件獨特性,資料分析時著重經驗或事件中的多重面向,仰賴多元資料,同時考量當時的社會現象與生活脈絡。這裡必須追問的是,什麼樣的個案具有代表性,值得作為碩士學位論文探究的案例?嚴格來說,案例的選擇與研究目的、所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有關外,也要看案例的特性是否帶來有意義的貢獻。
個案研究最聞名的就屬哈佛個案研究報告。哈佛的個案研究,除了是管理學院教師上課的重要教材外,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碰到問題時,尋找解決方式的參考資料。這也是商學院學生必須學習個案研究法,探討分析個案的原因。
早期哈佛商學院採用的案例是簡單的新聞報導、業務報告。後來他們也以企業家的採訪,包括經營管理的歷程和困境,為課堂探討的內容。甚至邀請企業家共同討論。這就形成了哈佛商學院有名的個案研究。
要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研究案例並不容易。臺灣的慈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曾被哈佛大學商學院Herman B. Leonard選為個案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慈濟特殊的管理、領導風格和與眾不同的理念與作為,提供了一個新啟示與新途徑。Herman B. Leonard認為,慈濟以「價值」及「信念」作為管理與領導核心,與西方管理講求策略、誘因、速效…等大異其趣。而且,慈濟來自佛學「因緣觀」的管理哲學,不同於西方以「成長指標」或「長程規劃」為價值,而是遇事(救濟災難)隨即因應,迅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