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疫情指揮中心穩住民心 李登輝國安幕僚打造的

2020-04-22 15:00

? 人氣

郭旭崧說,SARS期間就臨時在地下一樓,也就是現在新聞發布室成立指揮中心,張榮豐等人也入駐。「我們受到他很大的影響,在防疫視同作戰、危機處理時的情報作戰部署、怎麼做檢討、如何寫作戰日誌等,這一整套跟他學了很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張榮豐等人也以戰時指揮官的戰情指揮中心形式,規畫危機指揮中心配制,分為戰情室、輿情蒐集室、對策組與指揮組。

疫情指揮中心配置仿戰情指揮中心
疫情指揮中心配置仿戰情指揮中心

學會無顧忌拉警報與變換隊形

「一般機構管帳的不管錢。」郭旭崧說,張榮豐非常強調這個觀念,同樣的,「管情報的不能管作戰。」把這個概念應用到CDC,「就是拉警報的人不能跟作戰合在一起,這是很大的改變。」

郭旭崧指出,以前CDC是以腸道傳染病組、呼吸道傳病組、愛滋病組這樣分的,各組負責監測、也負責作戰,但假如知道有一些跡象,各組不會很快拉警報,因為拉了警報之後就是自己要負責,萬一拉了警報後沒事不就白忙了。「我們要讓拉警報的人可以毫無顧忌地拉,而且拉錯、拉過頭都沒有關係,所以就弄出一個監測組,專門負責拉警報。」

「後來拉警報又要結合科技。」郭旭崧指出,那個時候培養的最重要人才是如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郭旭崧表示,為了培養懂醫療資訊的人,特別送莊人祥去哥倫比亞大學。後來他負責監測工作。

剛開始負責監測的人員很少,有一群研發替代役來協助。這 群人在莊人祥領導下,建構了今天的資訊系統。所以才會有副署長羅一鈞在PTT上看到「武漢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護國神文而警覺的故事。 

除了情報與作戰分開,郭旭崧說,他們還從張榮豐等人學到「變換隊形」。他解釋,過去只要有疫情,各部會就是送公文來,「請CDC派人來開會。」結果CDC人員疲於奔命!後來決定,「一旦指揮中心開設,我們的人絕對不出門,我管你官多大,都是你們要來這邊開會。」

公家機關的公文旅行速度很慢,郭旭崧說,後來改成當署長進駐,公文直接進入指揮中心,所有的人一起快速決策,就沒有公文旅行了。

納入作戰指揮後再赴美國取經

「就是完全打破原來的編制!」郭旭崧表示,他們當時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變換隊形」,疫情發生就變換成「作戰隊形」,指揮官可以直接指揮科員,把指揮體系壓得非常扁。

回顧疫情指揮中心的創設,郭旭崧說,很多都是軍中的做法,其中有些是後來去美國學來的,但最早還是張榮豐等國安體系幫忙建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楊舒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