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後,先工作體驗職場,再回頭唸大學,從過往的經驗聽起來似乎難以想像,這項由教育部推動的「青年就業儲蓄方案」,自2017年上路歷經3年實施後,累積超過3000名高中職畢業生參與,其中也不乏明星學校畢業生。
然而,迷惘終究是青春的必修課。第一批參與學生,儘管經過3年體驗,面對要選擇回到校園,或者繼續就業,有人仍感到猶豫,如即將在今年結束3年計畫的鄭遠合便表示,對於是否要回到大學,一方面當然還是擔心學歷比人低,但另一方面,則憂慮若再投資4年,重返職場時已經太晚,「那我們這3年算什麼?等於這3年就浪費了。」
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自2017年8月起,每年遴選5000名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畢業後透過媒合就職,並由兩部會每月補助新台幣5000元、合計1萬元,學生可於3年後一次提領36萬元;教育部長潘文忠當時表示,有近4分之1學生進大學後,發現與興趣不合,希望讓學生透過職場體驗了解所愛,再選擇進入職場或回到學校,不必受大學學程約束。
畢業師大附中當超商店員 「有時還是會懷疑自己在幹嘛」
今年20歲的鄭遠合,畢業自師大附中,是2017年度首批參與該計畫的學生,他說過去對大學科系沒特別的興趣,又不想4年就渾渾噩噩過去,因此學測前看到新聞時,就把這個方案當作選項埋在心底,當作學測失利的備案。
「結果學測真的考太爛了,而我從高一開始就決定不要考指考 。」鄭遠合於是毅然離開校園,原本想從事農業或傳統產業,心底盤算的是,畢竟有每月1萬元的補助,薪資加上補助都不會太難看,另一方面也是想體驗特別、不同的人生面貌,「每個人都想特別一點嘛,想要不一樣的人生。」
不過,畢竟高中生所學有限,而勞動部媒合職缺中,最多仍屬餐飲業、零售業,鄭遠合第1年在媒合下,最後進入鼎王麻辣鍋擔任店員。
到班第一天,他才發現自己是晚上8點到凌晨4點的夜班,負責外場點菜,「生活開始日夜顛倒,第一天腳超酸,要站8小時,一開始覺得自己超沒用,到處檔路、一直在前輩後面當跟屁蟲。」
鄭遠合回憶,最初大概花了1個多月才上手,接著又轉入內場洗碗,外場勞心、內場勞力,在鼎王待了1年半後,便申請轉職,到超商擔任店員,變成下午2點到晚上10點的班次,他坦言跟前一份工作比起來,當店員輕鬆多了。
這段時間他也不是只有工作,還參與內部管理訓練課程,像在超商這裡,他才剛完成店經理訓練課程,已經準備接手店長,「我也一直跟自己講,要找點事情,至少要從工作多挖一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