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軍設想,一旦發生台海之戰,美軍應不是直接對華開戰,而是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喬良認為,美國眼下雖遭大疫,加上金融危機在即,但美國「傾其全力走出上述步驟,還是做的到的」,因為「台灣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強調它屬於中國內政,但本質上仍是中美問題」,「邏輯推演到這一步,收台與復興的輕與重,就不難掂量出來了」。
「中國的復興雖未必會被此一戰打斷,但肯定會讓我們接下去的路步履維艱。這可不是說一句『大不了現代化晚實現幾年』那麼簡單。台灣問題並非我復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復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台灣就可以滿足這一大目標?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實現民族復興更大的事業!一切都必須給這一大業讓路,包括台灣問題的解決。」
喬良指出:「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解決台獨勢力,而在於要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也就是說,在中美掰手腕未分勝負之前,台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台海一旦開戰,資金全部撤空,企業全都關門,人員全都失業的孤島,將讓我們注多少資金去重振其經濟,投多少人力去管理其社會?二千多萬不認同甚至敵視你的人口,用什麼方式管?難道一直軍管下去不成?這是多大的代價,多高的成本?這代價和成本難道不拖累甚至不拖垮復興大業?」
「在復興之路上,中國是盡量輕裝前進好,還是在外有美西壓力,內有台灣重負下前進好?而一旦完成復興大業,回頭解決台灣問題不是更易如反掌麼?那些一味主張現在就動手的人,真的連這筆帳也算不過來?」
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才是正確的?
喬良認為「收復台灣」必須等到「中美角力分出高下之時」,因為「沒有了(或大大降低)美國因素,收復台灣,如探囊取物,遇佛殺佛,見僧殺僧,試看誰敢做絆腳石!?」但他也說這「決不是乾等」,因為「乾等永遠等不來這一天」。
喬良指出,「要用美國擔心什麼你就幹什麼的方式等」:「要毫不猶豫地繼續擴大中國的全要素製造業優勢;要堅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抵銷美元大量注水對中國財富的稀釋和洗劫;要以支持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產業為抓手,把中國優先打造成數字(位)化社會;要通過軍工產業的長尾鏈效應,既拉動中國經濟,又加快軍力提升;要找到最捷徑最有效的境外資源獲取方式」,「一言蔽之,就是要不斷提高和增強中國掰手腕的力度,也最大程度上壓縮外部約束中國崛起的因素,讓見高下的那一天提早到來」。
美國人看清楚了,但中國人未必
喬良該文主張武統台灣「需要起碼做好政治的經濟的鬥爭準備,才可高懸戰旗」,「顯然美國的決策者們一直看的很清楚,而我們中有些人則未必清楚」。「每逢台海風吹草動,必義憤群起,與論洶洶,造成決策壓力,完全不知這正中美國人下懷。因為這正是美國人想要的效果,也是美國人想讓台灣問題成為問題的原因。有了這個抓手,美國政府就可以一次次設計各種涉台話題,給我們挖坑,而我們也不假思索,一次次往裡跳」。
喬良在文章末尾提議,「現在是結束這種遊戲的時候了。中國只需要用一次實際行動(什麼行動,可以讓美國及台灣當局去猜),向台灣民眾也向世界做一次鄭重宣示:台灣在中國的「大炮」射程之內,這就是最後的真理,台獨之心必須死掉。這就夠了,其他廢話少說。剩下要解決的,就是中國與美國的問題了」,「這樣,我們才能從美國人強加給中國的解決台灣問題的約束條件下擺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