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謀獨」是北京對台北的批評,雖然台灣人不以為然,或也有人覺得無可厚非,但卻能部分說明台灣對疫情及早有效控制的原因,將病毒與中國做論述上的結合,足以使防病毒取得了防中國一樣的強度,防疫更得以融入台灣的國家安全威脅論述。
對中國的厭惡與恐懼,與對病毒的厭惡與恐懼,兩相嵌入之後,在民間形成強大的自主配合能量。從反中來說,防毒灌注了大量的熱情、焦距,似乎可以得魚忘筌,但對防疫來說,也許就有弄巧成拙的隱憂。
將中國人作為他者加以排除,這是國策,即使實踐上做不到,起碼有助於整合、收編目前國內分歧的政治社會。然而,病毒也被當成絕對的他者的話,長此以往要伊於胡底?病毒無法永久絕對隔離,反中的信用是否因此受到動搖?會不會進而被迫只能採取一種永久絕對隔離的防疫系統?
病毒與人類是共生於同一個生態環境,病毒殺光人類的話,自己也滅亡,人類殺光病毒的話,人類賴以延續的生態也就不存。人類終究要與病毒共存。這就是群體免疫的邏輯,而如何達到群體免疫,多快達到,都是政策選擇。
然而,防毒與反中二合一的思路下,群體免疫無異於讓台灣社會與中國元素共存共生,根據反中去中掛帥的國安綱領,共生共存作為長遠之計,幾乎無緣進入視野。則相對於逐步通往群體免疫的歐美各國,台灣的脆弱性遲早大幅提升。
與病毒共存靠的就是抗體,個人有抗體後就能基本免疫,但群體免疫是逐漸形成,數年後若已有一定比例人口接受到病毒與自己共生,就達到這樣的境界。不然,必須靠注射疫苗,等接受疫苗的人口超過一定比例,這可能要更多年。在這之前,反中防毒的早期績效恐已從利多變為利空。
因為,歐美式的防疫思路是透過讓人口輪流逐步感染,建立群體免疫。照目前形勢推斷,歐美染疫人口咸信遠大於已經檢驗出的帶毒人口。面對病毒將計就計的歐美政策思路中,甚至會乾脆按部就班開放城市對外,有步驟的向群體免疫邁進。
當他們的城市重新開放流通後,以全面防毒為政策的台灣,如何迎接他們或自己前往歐美,而不擔心大規模爆發感染將癱瘓醫療體系?是否台灣淪為歐美世界中唯一的非免疫群體後,將無法如同歐美一樣重新開放?
這似與反中的道理雷同,因為兩岸之間的抗體早就形成,相互免疫的效果卓著,兩岸交流並無造成嚴重不適。可是,中國等同病毒的類比成為主流論述後,病毒因為中國化而必須絕對隔離,中國因為病毒化,導致如同抗體的兩岸交流人員都要註記隔離,於是影響了反中與防毒通往群體免疫:
1.對病毒絕對隔離,導致病毒與人口不能共生,靠隔離防毒成為長期政策,台灣因而陷於交流的孤立;
2.對大陸的絕對隔離無異於移除兩岸之間的抗體,但抗體與我們已經共存了,如何移除而能避免自我毀滅?
3.絕對隔離有賴絕對監測,全民註記體系風雨欲來,一個失去抗體的國家安全系統如何可長可久?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