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汛期將至,國軍陸續針對災防任務進行整備。國防部今(1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國軍災害防救整備概況,官員指出,颱風登陸前,可預置兵力1500餘人,在營內待命兵力也有3萬4千餘人。此外,軍方去(2019)年首度發給第一線救災官兵的「新式救災服」,今年將持續撥補兩萬件,滿足人員執行災防任務需求。
國防部作計室聯戰處長林文皇少將指出,國軍肩負「保國衛民、守護家園」職責,當災害發生,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及「聞聲救苦」愛民助民理念,主動協助地方政府投入災防任務,以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
林文皇進一步指出,在預置兵力部分,國軍針對易生土石流、淹水地區,於颱風登陸前24小時,完成救災兵力預置,共計1569人。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突擊車則於颱風侵襲前36小時預置進駐蘇澳中正基地、林口下湖西、左營火牛等營區,依令隨時投入支援。
林文皇表示,各作戰區可立即投入的待命兵力,共約3萬4千餘人;另預置、待命、救災期間,官兵確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指導,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包括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室內通風、落實個人衛生防護(戴口罩、勤洗手)等等。
而在特戰兵力整備部分,林文皇進一步表示,陸軍特指部特戰營、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編成22個搜救小組,兵力計135人,人員攜帶衛星電話、GPS定位儀等裝備,負責針對山地等高危險區域,協助民眾進行撤離、災情蒐報、緊急救援、救災大部隊引導等任務。
針對各項救災資源整備,林文皇說,國軍平時已完備輪車2900餘輛、甲車300餘輛、航空器8架、膠舟118艘及多功能工兵車、挖土機、生命探測器等救災機具裝備1700餘項,一旦遭逢重大災害,均能第一時間投入搶救工作。
此外,過去國軍執行救災任務往往穿著制式迷彩服,被外界詬病材質、設計不適宜執行相關工作,在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下,國防部研擬出新式救災服,去年公布後,已有上千件撥補至基層官兵手中,人員著新式救災服執行災防任務的身影已被披露。林文皇補充表示,去年的部分已完成,今年由得標廠商產製的2萬件也將於6月底撥補完成。
媒體追問今年再撥2萬件,但仍與災防待命兵力3萬4千餘人有落差,是否代表部分參與救災官兵「無衣可穿」?林文皇強調,待命兵力不會一次全部投入,而是視災情嚴重程度決定;落差部分則會持續籌購,滿足整體任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