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中國需要1000枚核彈嗎?

2020-05-14 05:50

? 人氣

除胡錫進說的這個理由外,很多人包括軍方專家要求中國大幅增加核彈數目,原因還有一個,即隨著美國導彈防御體系的完善並向全球部署,中國如核彈數量不多,大部分會被導彈防御體系攔截,能夠躲過攔截的核彈很少,這樣中國對美國的核威懾就處於劣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純軍事的角度看,胡錫進以及其他人士大的該論調似乎也說得過去。但如果把問題深入推進觀察,即便從軍事角度看,這種主張的根據也是站不住腳的。一些人從意識形態的角度駁斥胡錫進,認為中國如是民主國家,根據民主國家互不打仗這個「假定」的規律(我把這個規律稱為假定的),中國無須擁有很多核彈,甚至根本不要核彈。我不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因為中國現在還不是民主國家,而且至少暫時它感受到來自美國的威脅,所以要它改變制度不增加核彈,這是不現實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引發戰爭的因素有邊界、領土的沖突等等,但即使如此,也取決內政的需要,所以基本可以說,一個國家到了需要打仗的時候,哪怕外界沒有觸發戰爭的因素,也要變相「創造」從來。這大體符合歷史事實。

美中會不會爆發戰爭,以及一旦戰爭打響,是否要到打核戰的程度,既取決於中國,也取決於美國。美中兩國的不安感這幾年都在加強,很可能在南海、台灣甚至在朝鮮爆發戰爭,這已成了許多人包括戰略界的認知。要說美國的鷹派沒有在推動對中國的戰爭,估計很難讓人相信。白宮的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幾年前就寫過一本大部頭的書《美中開戰的起點》,台灣有中譯本。該書就設想了美中打仗的多種情形。當然在納瓦羅先生看來,是中國的好戰引起美國的警覺,使得美國不能不應戰。換言之,不排除在美國的鷹派裡,有人樂於看到美中一戰的。因為他們假定,以美國的軍力和國力,最後的戰爭贏家肯定是美國,對此無須懷疑。

美國曾經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在臺灣部署可攜帶戰術核彈頭的鬥牛士導彈。(維基百科)
美國曾經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在臺灣部署可攜帶戰術核彈頭的鬥牛士導彈。(維基百科)

美中有多個戰爭的觸發點,考慮到疫情對兩國民意的毒化,一旦美國對中國的索賠形成結果,很可能增加戰爭的概率。這可能確實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然而,即使美中爆發戰爭,發展到核戰地步,可能性也是極小的。因為到這一步,誰都承受不了戰爭的代價,勝利者也將是失敗者,甚至嚴重點說,核戰毀滅的不單是中國,還有美國,乃至人類的文明。所以,納瓦羅在他的那本書中,也不敢鼓吹核戰。在這一點上,相信美中兩國還保有本質的理性。

不妨來推演一番。假使中國保持現有的核武規模,美國威脅摧毀中國的核武庫,想想中國會作何反應?中國有沒有可能放棄現有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而對美國率先發動核攻擊?即使中國最後的核彈被打光,但核大戰對雙方和人類的災難已經種下,誰能承擔起如此後果?假使美國沒有警告直接用小當量但威力強的的戰術核彈打擊中國,誰又能保證中國不會用戰略核武器進行還擊?總之,無論哪種情況,核戰一旦開啟,無人能承受這個代價。不要指望戰爭打到這個程度,美中兩國領導人和民眾還能保持理性。前面說的美中對核戰有本質理性,指的是雙方都知道核戰開啟的後果,所以保持謹慎,但不論哪種情況導致核戰打響,這個時候要一方再保持理性,就非常難了,弱勢的一方肯定抱著同歸於盡的念頭。想想,作為核武實力更強的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它願意看到自己也被毀滅的情況出現嗎?

上述分析告訴我們,胡錫進們擔憂的美國舉全國之力剿滅中國,哪怕成為事實,也不包括核戰在內,美中今後大概率會像冷戰時期的美蘇一樣,投入全部資源展開全方位競爭,包括代理人戰爭,甚至直接發生戰爭對決,但雙方的理性會使戰爭維持在常規武器戰爭的層次,不至於失控變成核大戰。除非中國想自殺,率先用核彈攻擊美國,否則,美國不會用核彈來訛詐中國,不是美國多麼仁慈,而是它要掂量這樣做會不會真的催生核戰?

故與其防範這個概率之低近乎於無的賭注而大幅增加中國的核彈,投入和美國的核軍備競賽,不如把造核彈的錢用來改善民生增加中共的合法性,對中共統治更有利。

事實上,要減少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和戰略壓力,即便不要求中共改變體制,只要習近平稍稍把黨對中國的政治控制放松一點,在國際上真正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而非喊喊口號,中國的外部處境也會得到很大改善,根本用不著增加核彈數量來確保國家安全。

*作者為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本文選自《德國之聲》客座評論,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