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總務省統計局的〈就業構造基本調查〉指出,若以男性大學畢業生的未婚率來看雇用型態的話,二十到二十四歲時,無論哪種雇用形態都有九五%以上未婚。然而到了三十五到三十九歲時,正職員工的未婚率降到二四‧七%,但相對地派遣或約聘員工則為六○‧六%、計時人員等打工族則有七九‧四%都是未婚。
而在〈二○一七年非正職雇用之女性相關調查〉中,可以得知女性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就職的工作)會依雇用形態的不同而影響婚姻或生育。女性的第一份工作是正職員工的話,有配偶的比率是七○‧九%,但若是非正職則只有二六‧九%。若觀察是否有小孩的比率,第一份工作是正職的有五四‧一%,而非正職則只有二一‧六%。
出社會的起步若是非正職,會對生育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各式相關的定期調查中,有一項由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所做的〈出生動向基本調查〉。這個調查每五年在全國實施一次抽樣調查,最新版為二○一五年。我想以經濟環境對生育態度的影響為例,來看看「夫妻的理想子女生育數」的變化。
在調查中最高的數值是經濟泡沫化之前的一九八七年(二‧六七人),而在二○一五年的調查中則跌到歷年最低的二‧三二人。若對象是結婚零到四年的夫妻則為二‧二五人,這也是史上最低的數字。若詢問的是「夫妻預計的平均子女生育數」,大約是二‧○人。由此可見夫妻間的「理想」不過是突顯少子化的嚴重性,但在現實中「預計」卻是不得不放棄的夢想。
少子高齡化是日本社會極為嚴重的問題,這點自不待言。二○一六年出生人數首次跌破一百萬人,而隔年(二○一七年)則創下史上最低的九十四萬人的紀錄。
這個背景來自於團塊二世世代(一九七一到七四年生的人)超過了生產年齡,以及過半數的團塊二世世代及後團塊二世世代(一九七五到八一年生的人)都是經歷過就業冰河期的人,這一點也不能忽略。他們的特徵是就算有伴侶,對結婚也猶豫不決、在生小孩上舉棋不定。
由於看不見未來,現在不談戀愛的中年打工族更多了。如此一來不婚或單身的世代就增加了。跟父母一起住在家裡,在還能利用爸媽的年金或儲蓄時,也許可以再撐一下也說不定。然而當爸媽走了之後又或者是自己生病需要看護時,生活就會立刻陷入困境。什麼安享晚年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貧困跟隨在自己身邊罷了。
再這樣下去社會保險會破產
有關這個問題,NIRA綜合研究開發機構在二○○八年四月時整理了一份〈就業冰河期世代的危機〉報告,敲響了警鐘。
該份報告將就業冰河期定義為從一九九三年起,約十年左右的期間。若當時是高中畢業則是一九七五年到八五年出生;若是大學畢業則是一九七○年到八○年左右出生。只是為了統計的方便,二○○二年的就業構造基本調查中,二十五到三十四歲(亦即一九六八年到七七年出生的人)也被視為就業冰河期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