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吸晴,又一外商來台搶市。丹麥離岸風電開發業者、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今(11)日宣布買下原本屬於福海公司的3區風場開發權,預計裝置容量高達1.5GW,總計畫金額上看1800億新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台船也有參股福海,CIP也承諾將讓台船在未來的3座風場中享有優勢供應權。這代表CIP除了會引入丹麥鋼構製造商Bladt Industries與台船簽定合作備忘錄,未來佔風場投資金額3成的水下鋼構及施工,也都會由台船承包,成為台灣離岸風場開發中,首件國家隊搶得的訂單。
彰化外海由於海底地形平緩、風力強勁,包含另一間丹麥離岸風電業者丹能風力(Dong Energy)在內,已有9家開發商申請開發。其中由永傳成立的子公司福海,原握有包含示範計畫在內的4個風場開發權,今日宣布將旗下27、28及C2的風場開發權全數賣給CIP。
CIP是由包含丹麥最大規模退休金在內的19個機構共同投資成立的基金,管理團隊多出身自離岸風電產業。其中台灣區董事長艾卓儒(Anders Eldrup)曾任丹麥經濟部次長,也曾擔任丹麥國營電力公司執行長,並帶領公司將重心由火力發電轉向再生能源。另外CIP台灣的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Krarup Holst),也曾在丹麥國營電力公司負責開發英國離岸風電專案、擔任全球最大離岸風場Hornsea的專案執行長。
CIP台灣執行長侯奕愷:離岸風場最快2020就能動工、2022年商轉
侯奕愷表示,CIP在台灣投資的3個風場,裝置容量約1.5GW,今年1月已提出環評申請,若年底能順利通過,就能取得專屬開發權,後續工程最快2020就能動工、2022年商轉。
另外,3塊風場開發計畫金額約1800億新台幣,其中將有7成需要融資,CIP也在金管會的協助下與包含台銀、第一銀、土銀在內的10家銀行見面,希望能促成台灣本土銀行投資風場。侯奕愷指出,當天CIP也與丹麥國家出口信貸一起向各家銀行介紹融資方式,讓台灣的銀行能更深入了解歐洲綠能融資的詳細做法。
除了綠色金融,侯奕愷也透露,為了降低風場成本,CIP也正與離岸風機製造商積極接洽,盼能促成製造商來台設廠、讓風機能在台灣生產。在基樁部分,訂單在握的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CIP有從歐洲帶來可合作的廠商名單,台船屆時會用現有的製造能量承作基樁工程。施工部分,台船除了可租用大型施工船,另外買二手船或自造工作船也都是選項。
儘管CIP這次買下的風場並非爭議地區,但由於福海母公司永傳過去在彰化當地曾與漁民發生漁業補償爭議,因此CIP仍在周一主動赴彰化拜訪彰化縣漁會,盼深化未來合作關係。侯奕愷表示,過去丹麥也曾發生漁業與離岸風電衝突的問題,但後來業者都成功協助漁港、漁民轉型,改參與離岸風場建設與維運工作,「我們相信在台灣也能達成這種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