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忠觀點:建請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徵召陳建仁為召集人

2020-05-26 06:50

? 人氣

學者出身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見圖)是筆者認為「高教國是會議」最佳的召集人。(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學者出身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見圖)是筆者認為「高教國是會議」最佳的召集人。(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教育的成敗,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的「軟實力」,應毋庸置疑。學前、小學和中學(高職)的教育,旨在培養每一位國民,作為一個稱職的現代國際社會公民,在群體生活中應具備的基本品格素養、生活常識,及科學與技術知識,並訓練個人將來的獨立性與謀生技能。高等教育的目標,則一方面在於提升藝術與人文境界,創造科學新知識,深化學術思想;另一方面則在於厚植應對國家當前(和將來)的政治、經濟、交通、食物、健康、能源、社會安全保險,等等問題與面向的規劃、落實及執行的實力。同時,肩負培養下一世代的不同領域人才的視野、態度、能力,與面對疾苦的同理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70年,台灣曾經幾度走過各種風雨飄搖的日子,但都能一一迎刃而解,並且更加屹立不搖。其間,幾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掌舵與貢獻,應是重要關鍵原因之一。而許多人也都曾經以台灣的高等教育為榮,熱切期盼成為其中一員——無論是成為大學的一位老師或一位學生。(技職教育對於台灣社會半世紀來的經濟發展與各方面的重大貢獻,本文恕暫不討論。但記憶中,直到約1980年代,國內很多國中畢業生,都同時參加了高中聯考及高職招考,許多學生及家長並未事先決定要優先選擇一般高中或高職入學。)

不幸,過去15年來,台灣高教似乎成為了我們社會的恥辱,甚至亂象叢生,是社會「亂源」之一與造成一些家庭困境及衝突的因素。在國際上,則讓我們一些曾經滿懷憧憬,睥睨70、80年代的全心投入的資深師生,瞬間臉上無光,幾無生氣,恍惚如今只能等待台灣高教的何時氣絕?

因此,召開台灣「高教國是會議」,刻不容緩!期待這也是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將功補過的一個重要時刻與難得機遇。蔡政府從第一任任期的施政到第二任任期的就職演說,對於台灣教育的困境,包括高教的泥沼,從未著墨,這絕對不應出自一個想要面對當前有所作為,並期待開拓國家光明未來的自許政府該有的疏忽、逃避,或甚至是對於教育體系與價值的輕慢!尤其,眾所共識,台灣天然資源匱乏,開發以及培育廣泛多元的大量優質「人力」,才是我們的立國、強國之本。

20180324-台大椰林大道。(蘇仲泓攝)
目前台灣高教面臨許多問題,筆者認為須即刻召開「高教國是會議」解決大學退場、大學生學習態度普遍鬆怠等問題。(資料照,蘇仲泓攝)

建議即刻召開「高教國是會議」,討論於短期間內,具體解決必要大學退場、教職員資遣、高教師資老化、大學生普遍學習態度鬆懈怠惰、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出路壅塞、博士班教育面臨斷炊,等等攸關國運與來日國民福祉(如青年就業、老年安養)的嚴峻課題。

建請徵召陳建仁前副總統擔任「高教國是會議」召集人,幾點理由試說明如下:

  1. 陳前副總統出身學界,教育問題是他的本業。他對台灣的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所教育,都曾親身經歷,一一參與。想必他的小孩一路走來,接受各級學校教育的酸、甜、苦、辣,陳前副總統也都有切身的觀察與體會。
  2. 陳前副總統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具有國際高教經驗。擔任國內大學教職之後,20、30年來必定也參與過各種國際交流、國際會議,種種教研擘劃與改革,接觸過許多國際師生以及高教領袖人物。因此,面對台灣高教當前的窘境,陳前副總統應能看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之處,並實質做到截國際之長,補國內之短。
  3. 陳前副總統歷任台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進入公部門後,曾擔任衛生署署長、國科會(科技部前身)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並因擔任衛生署署長期間成功抗擊台灣的SARS疫情而為人所知(以上摘錄自維基百科)。因此,陳前副總統行政歷練豐富,由他承擔「高教國是會議」的召開與高教改革,必定不致流於天馬行空,或書生空談。
  4. 陳前副總統為人謙和,常面帶笑容,充分獲得廣大民眾的信賴。他在副總統任內既能盡責擔任「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和「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推動最棘手的社會可持續性問題的改革,則攸關台灣長治久安前景的高教的浴火重生,陳前副總統豈能置身事外?況且,由陳前副總統擔任「高教國是會議」召集人,必定能夠獲得蔡英文總統的完全信任與充分授權!
  5. 高教改革的問題,盤根錯節,必定牽涉到許多政府部會與各界社會人士,陳副總統的國際學術地位、國內行政經歷、曾經多次帶領台灣民眾走過風雨衝擊並做出具體貢獻等紀錄,聲望及能力足以服眾。
  6. 非常重要、至為關鍵的一點則是,除了接受過幾年的國外博士研究生教育之外,陳前副總統(以及他的小孩的)一生的學校教育,都是在台灣接受或從事的,因此他對於國內教育的長處與短處,必定體會深刻,有所領悟,並且痛心、關心,而不僅僅是一個「過客」而已!——相信許多國人都有親身痛切體驗或眼見,長年從上而下的「過客政策」,以及隨機移植的作法,逃避深耕的心態,正是造成當前台灣高教困境的主要原因。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過後,全世界的高教景象必定與疫情之前的高教景象大異,如何積極解決台灣高教眼前的迫切困境,同時思考、規劃,和開創未來的高教走向,此正其時。基於以上6項理由,建議不日召開「台灣高教國是會議」,並建請陳建仁前副總統,義不容辭,擔任召集人!

*作者為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