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忠觀點:台灣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排名問題

2020-01-23 07:10

? 人氣

台灣高度倚賴KPI指標,但審議頻繁瑣碎,獎勵力度不強,經費和人員編制處處制約,又大幅度偏袒外籍、外來人士。圖為台灣大學。(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高度倚賴KPI指標,但審議頻繁瑣碎,獎勵力度不強,經費和人員編制處處制約,又大幅度偏袒外籍、外來人士。圖為台灣大學。(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本文擬簡短回應2020年1月20日「風傳媒」刊登的文章:〈台灣的基礎科學研究,怎麼了?〉一文。筆者認為,台灣基礎科學研究國際排名低落的幾點主要原因如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歐美日的著名主流大學及研究機構,有長久的歷史和求真——探索宇宙、物質與生命的「起源」以及未知領域—的傳統學風,學術根基龐大穩固,又加上國家和社會的大筆經費挹注,互為因果,故理所當然,長期名列前茅。

二、一些亞洲新起(瞬得大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往往高度依賴「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來推動國際高教競爭。KPI獎勵力度夠強者,再加之以大棒環伺,利之所趨,就有人迎頭而上,因而(看似?)煙花燦爛。

三、台灣也東施效顰,高度倚賴KPI指標。但審議頻繁瑣碎,獎勵力度不強,經費和人員編制處處制約,又大幅度偏袒外籍/外來人士(比如教育部的「玉山(青年)學者計畫」,請見〈林志忠觀點:介於玉山學者與玉山青年學者之間,窒礙凋敝〉),所以成了「四不像」。

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親自宣布啟動「玉山計畫」,未來「玉山學者」除每月薪資外,另可支領每年最高500萬元,對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10日召開記者會表。(王為真攝).jpg
台灣高度倚賴KPI指標,但審議頻繁瑣碎,獎勵力度不強,經費和人員編制處處制約,又大幅度偏袒外籍、外來人士。圖為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舉行記者會反對玉山計畫。(資料照,王為真攝)

四、高教制度和教研主事者都來自社會及大學,有什麼樣的社會民風(民粹?),就有什麼樣的高教制度與政策。

五、基礎科學研究是「微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如乾淨的空氣和清水,常常呼吸啜飲,或許能讓個人身心健康,心曠神怡、思慮清明(超乎物外);並且可能在有朝一日開花結果,乃至富國裕民,領袖群倫,贏得國際競逐優勢。但誰能事先擔保它—對於人類未知領域之科學知識和將來的可能性應用的探索—一定會在何時、何日、何地開出幾朵什麼樣的花,結出多大顆的果?因此,從學生、家長、民眾,到高教主事者,有幾人願意鼓勵、參與或承擔起朝朝施水,日日灌溉的工作,遑論體會得到日復一日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求真、求善、求美—本身就是一種人生享受/寄託?

然則,何謂「基礎科學研究」?何謂「國際排名」?

*作者為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及電子物理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