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扯鈴競賽規定的失落與哀愁

2020-05-27 05:20

? 人氣

民俗體育扯鈴,對於體育專長生而言僅有全國性比賽能採計成績,然民俗體育協會竟未召開公聽會逕行另改比賽規定,令筆者感到不解。(資料照,甘岱民攝)

民俗體育扯鈴,對於體育專長生而言僅有全國性比賽能採計成績,然民俗體育協會竟未召開公聽會逕行另改比賽規定,令筆者感到不解。(資料照,甘岱民攝)

對於民俗體育專長考生而言,在升學上只有全國性比賽成績予以採計,因此在競賽規則的公平與合理性上,就足以影響考生的升學與未來。即將在今(2020)年10月舉辦的全運會,在民俗體育競賽的扯鈴項目上,強制規定選手必須使用硬質塑鋼響鈴上場。由於事前並未召開過任何公聽會,廣納全國扯鈴教練及選手的不同意見,因此引發眾多扯鈴專長選手、教練及考生家長因權利受損而抱怨連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扯鈴材質而論,現今市面上最常見有二:塑鋼響鈴(以下簡稱硬鈴)、橡皮碗鈴(以下簡稱軟鈴)。它們的優缺點在網路上已有諸多討論,於此不再贅述。硬鈴的鈴盒上有著8到10個不等的風孔,在高速轉動時會因風的灌入而發出聲響,這也是何以它被稱為響鈴的原因。然而在高速轉動下的硬鈴,其風孔也正如古代兵器所稱的血滴子一樣,在碰觸身體時會帶來切割性傷口。選手們必須冒著手指破皮流血、高抛漏接時頭部被砸的危險上場比賽。曾幾何時,台灣在國際賽事中大放異彩、獲獎無數而引以自豪的扯鈴運動,如今在國内卻淪落到要選手們上場比賽得如此悲壯?

即便是以空竹(扯鈴舊名,在中國仍沿用此名)劇目在國際間獲獎無數的中國雜技團,以及名聞全球的加拿大太陽馬戲團,他們扯鈴表演者所使用的鈴,也都是軟鈴,這其中原因當然不言可喻。因此,若強制規定選手必須使用硬鈴上場比賽,那麼這無異於是在開倒車、走回頭路,對於扯鈴運動的推廣及國際賽事的參與,有著影響至鉅的傷害。

惡紫之奪朱,惡鄭聲之亂雅樂,惡橡皮碗鈴違反傳統之黃鐘毀棄而瓦釜雷鳴?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想。舉例來說,若同樣以器材、裝備的思考角度來看,那麼隨著水上摩托車、遙控式動力救生圈的出現,都全然不會因此而取代原本的水上救生技術與訓練方式,反倒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地將水上救生推向另一種高度,不是嗎?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離全運會還剩將近5個月時間,若民俗體育運動協會願意從善如流、廣納建言地將「是否該強制規定在比賽中使用硬鈴」一事召開公聽會,或者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廣納各隊教練與選手不同意見而進行最終表決,那麼協會就必定能在台灣的扯鈴運動發展史上,寫下厥功至偉的一頁。

*作者為坎培拉大學傳播博士,現為澳洲聯邦政府公務員,曾獲澳洲扯鈴全國賽冠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