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追求更實際的政治承諾
缺乏巨觀的社經結構分析也是《i世代報告》為人詬病之處。從嬰兒潮世代到i世代,人口結構改變、經濟產業轉型、社福補助增減都可能影響不同世代的決策與行動。例如不少美國家庭受到○八年金融危機衝擊而可能減少購車,在這段時間長大的青少年即有可能延緩考駕照的時間,並非不想長大。
從美國的勞動市場來看,全球經濟緊縮、大學學費高漲、社福支出減少都可能使得青少年在求職過程中更為謹慎。收入的不安全感可能進而影響投票行為,i世代傾向追求更實際、更能快速兌現的政治承諾,支持右派、個人主義式的經濟政見——溫和派減少、保守派增加,或許可以這樣解釋。
《i世代報告》的中文書腰寫到:「i世代正是或即將是你市場行銷的對象、你要招募的新人、你台下不信任教科書的學生、或是你家中遲遲不願長大的孩子。」不過美國與台灣的狀況不盡相同,在人身安全與經濟安全的指標上,台灣尚未顯示出同樣的趨勢。
根據一九年主計總處調查,求職過程中,接受經常性加班與輪班的失業青年(十五至二十四歲)逐漸減少,三年來分別從三八%與一七%下降至二二%與五%。三年前最為勤奮的青少年,如今願意加班與輪班的比例遠少於其他年齡層,並不如作者在書中寫道:「管理者也許快要可以鬆口氣了!」
台灣服用抗憂鬱藥物青年大增
在人身安全上,台灣的數字不容樂觀。根據衛福部統計,高中職與大學生濫用藥物的比例雖然下降,但小學生與國中生的比例卻大幅上升。發生過性行為的青少年雖然減少,但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的青少年卻微幅增加,比例突破兩成。
令人難過的是,三十歲以下服用抗憂鬱藥物者在這五年來大幅上升,往好處想是青少年具有病識感、願意尋求協助,但這一切都是智慧型手機和社群軟體造成的嗎?社經局勢、家庭教養或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原因,這些有待專家學者持續探究。
i世代報告
作者: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
譯者:林哲安、程道民
出版:大家出版,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