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警示論
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的中國項目主任孫韵(Yun Sun)在接受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焦慮正在倍數增加,對風險的容忍度也在改變。以總理報告而言,每個字都是精心擬定的,省略「和平」不可能是不小心犯錯。因此這的確是個「重大的政策轉變」,它清楚地發出一個訊息。雖然有論者認為是在嚇唬人,但基於當前的情勢,不應排除任何可能。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李振光教授則認為,此舉是在提醒台灣,必要時會通過武力控制台灣,儘管軍事手段仍是最後手段。
而「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則告訴BBC中文,李克強談話中消失的不只是「和平」,還有「九二共識」。他判斷北京丟給蔡英文的訊息應是台灣若不接受「九二共識」,那「和平」統一的基礎也將不存在。
以上觀點及不少其他媒體評論,認為本次談話少了「九二共識」代表兩岸失去互信,不再互退一步、模糊性變窄;而少了「和平」則成為台海或將不穩定的預警。持此觀點者絕非少數,然而,筆者認為本次罕見未提「九二共識」與「和平統一」確實是個警訊,但如上述所提,陸方在後續談話中重申「九二共識」、「和平統一」,也顯見陸方並未放棄這些策略。因此,或許當今海峽兩岸在少了「九二共識」下確實缺乏互信,但推論台海或將有所動盪,可能除了李克強本次談話,尚需其他觀察論證補充。
待觀察論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告訴美國之音,李克強省略「和平」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動作,但是否代表北京對台政策的重大轉變他還不能完全確定。而人大結束後大陸外長王毅的記者會可以是個後續觀察的機會。
此外,卜睿哲認為這個改變可能是針對美國多過於針對台灣。因為在北京當局眼裡,或許在改變現狀上,川普還多過於蔡英文。而這樣的論述也得到不少支持,包含大陸媒體部分分析評論,也談到這次事件不僅牽涉兩岸關係,也與美中近期持續角力有關。
而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告訴BBC中文,不用「和平」二字不代表中共放棄「和平統一」的選項。此次談話應是警告台北不能朝「法理台獨」前進,並同時告訴華府不能放棄「一中政策」。
分析待觀察論者觀點,主要闡述一方面不應以此次談話認定中共放棄「和平統一」,另一方面說明這次談話不只是說給陸方聽、說給台灣聽,也同時在說給美方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