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最早的蒙文譯本成書於西元1251年,但已散佚不存於世(註1)。目前尚流通於世的四書蒙文本子,是1971年由蒙藏委員會在台北影印出版的蒙漢合璧四書。本書由蒙藏委員會烏占坤委員從日本攜回的1925年蒙文書社鉛印的蒙漢合璧四書微卷影印而來。
蒙文書社創辦人汪睿昌(特木格圖Temgetu)在該書的序文中寫道:噶勒桑君熱心教育,欲使聖道北行,乃於四子書詳加翻譯,自同治8年(1869)起至光緒18年(1892),積二十餘載乃竣事(註2)。此段序文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札奇斯欽教授認為:在乾隆時已將四書由滿文轉譯成蒙文,並配發蒙古地方,作為教材,「以正人心」(註3)。
重譯四書 乾隆親題「御製翻譯四書序」
此外,蒙譯四書於1869年之前,在蒙古地方或許流傳不廣,但依舊是可找到的,例如伊湛納喜(Injannashi,1837-1892)認為已有的蒙譯四書不夠理想就把中庸又重譯了一遍(註4)。由此可證,伊湛納喜手中亦有蒙譯四書的本子。故為何噶勒桑君要再重譯四書?我認為應對四書蒙文版本做一查證,以解汪睿昌序文中的疑點。1996年3月,我在台北購得1892年版的《滿蒙漢四書》。此版本的書首有蒙文序文,接著是乾隆的「御製翻譯四書序」(1755滿蒙漢文),再下來是朱熹的序(滿蒙漢),而後就是四書本文的滿蒙漢文對照。該蒙文序文未註明何人所寫,其內容簡述大意如下:我們無意間發現了,我們土默特旗的噶勒桑君,生前依據鄂爾泰的四書滿文譯本所譯的蒙文譯本。因而集資由同治8年(1869)開始重新刻版,至光緒18年(1892)完成(註5)。
乾隆登基之初,即命鄂爾泰用滿文重譯四書(鄂爾泰卒於1745年),並以滿漢文對照方式木刻成書於1755年,乾隆並親題「御製翻譯四書序」,該序文並未提蒙文翻譯之事。經將此《滿漢四書》(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與1892年的《滿蒙漢四書》進行比對,可明顯地證明,1892 年的本子,是將噶勒桑的蒙文譯本,加上了鄂爾泰的滿漢文本子,以滿蒙漢合璧的方式木刻成書。
1979年在內蒙古出版了《全國蒙文古舊圖書資料聯合目錄》(以下簡稱《聯合目錄》),其中收錄了有年代可查之四書蒙文譯本,共有5種。誠如前述的1892年版的蒙文序文內容,引起了我對「聯合目錄」所登錄的四書蒙文版本的疑問。在內蒙古大學薄音湖教授的協助下,對《聯合目錄》所載的,四書蒙文版本,進行了查對的工作。
1. 1755年出版(滿蒙漢序文),木版印刷,6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