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薩雷斯表示,瀕臨絕種的生物多半棲息在被人類摧毀的地區內,生態系牽一髮動全身,一旦其中一種生物消亡,其他物種也可能走向滅絕。例如源於非洲的蛙壺菌,因為對其免疫的非洲爪蟾被商人引進歐美而大肆傳開來,使全球其他蛙類感染病菌後大量死亡。
物種大規模消逝也對人類生存帶來危害。《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作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生態學家埃利希(Paul Ehrlich)也是本次新研究的合著者,他指出:「當人類消滅其他生物的種群和物種時,他等同於割斷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摧毀自己生命維持系統的一部分。」
這些數據突顯全球各國政府採取行動的緊迫性,生物多樣性的非自然損失正在加速,如果繼續下去,地球將喪失廣闊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必需品,包括淡水,授粉以及病蟲害控制。
研究人員還強調,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表明,人類對待自然世界的魯莽行徑將嚴重反噬人類自己,野生動物貿易自古以來導致許多物種滅絕,這次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大流行也與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與消費產業有關,「如果中國能妥善實施野生動植物貿易禁令,可能會成為一項避免瀕危動物絕種的重大保護措施。」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高峰會和第15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將於下半年舉行,預計屆時締約方將製定新的全球目標,以應對未來幾十年內持續發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2010年日本舉行的高峰會上,聯合國也設定了直到今年需要達成的目標,但是各國未能實現,導致現在有諸多生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對生態系及人類生存皆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