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大家講創新經濟,言必稱科技創新、技術創新,高深技術、研究團隊、大筆研發經費、申請專利,需要高額投資才能做到。然而現在,美國、中國市場上重視「商業模式創新」,這是過去在台灣不太受到重視的領域,但是台灣也有商業模式創新的高手,我的好朋友新竹美嚴集團董事長黃登明就是一個例子。
登明在新竹是名人,他開了台灣最早的「百元剪髮店」,從2008年經營至今,已有五百多間分店。在台灣的250家「十分有型」百元剪髮店,每個月要剪六十萬人次。以一百元的基礎收入計算,每個月營業額到了六千萬元左右。前陣子聽他講了創業故事,太精彩了,那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把痛點變黃金
登明原有十多家髮廊,美髮產業重度依賴設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最大。據登明說,設計師之間的薪資落差非常大,收入高的設計師一個月拿二、三十萬都有,收入差的設計師,一個月只有兩萬多塊。可是大家的技術往往沒有太大差別,真正的差異在於「客戶開發」。
「你怎麼讓一個客人在進店以後,坐下來剪頭髮之前,相信剪這個髮型如果燙了染了會更好看,那客人就會多做項目,剪、燙、染,衝高設計師的收入。」登明說,偏偏有很多設計師跟藝術家很像,剪頭髮時十分忘我,很多人就只喜歡剪髮,不愛說話,導致收入低落。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業務奇才本來就是少數。
「一個人領兩萬多,幾個月他一定撐不住,很多人後來去了工廠上班,很可惜,他們有技術。」美髮業是人員流動率很大的行業,收入太低只能走,但收入太高的人走得更兇,一個月薪資二、三十萬的設計師,他覺得自己獨立門戶更好,不需要和髮廊分成,羽翼漸豐多半留不住,這是髮廊經營者的痛點。
登明真的十分有商業頭腦,把痛點變成黃金,他想,不如我來開一家不用開發的店,就只要剪頭髮,不用講話、不用囉唆,客人進來以後快速選擇髮型,快速剪完,以效率、平價的服務為主打,把那些收入低、不愛開發客戶、又有技術的基層設計師集合起來,這樣他們也不愁沒有開發客人的能力。
於是登明開了第一家「百元剪髮店」,剪一次頭髮只要一百元,快速剪完。沒想到大受歡迎,第二個月就紅了,再開兩家店,一年之內擴張到了十家店,到現在增長到250家。而設計師因為剪得快,服務的人數多,收入反而好起來,一個月可以領到五萬元上下。
模式創新顛覆舊產業
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在大市場是很受重視的,例如大家熟悉的Uber就是創新模式,以前世界各國都是計程車行壟斷短程載客服務,雇用靠行司機跑車,分成拆帳。但是Uber在2009年創立時,創始人發現,每天開車上班的人,車子裡還有幾個可以共乘的位子,可以分享出去,載送同樣路線的人去上班,增加整體運輸力(美國的大城市叫車非常困難,小城市或鄉下則是沒有多少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