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廢品化身巨型鳳凰 翱翔紐約

2014-02-17 22:00

? 人氣

徐冰的鳳凰在美國麻州展出時情況。(取自徐冰網站)

徐冰的鳳凰在美國麻州展出時情況。(取自徐冰網站)

某日寒冬下午,一個八人小組正在做最後的安置,他們將一組巨大的鳳凰塑像,安置在曼哈頓晨邊高地的聖約翰教堂中殿。牠們離地20英尺(約6公尺),微小的光芒閃爍自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材質上:羽毛是一把把鏟子鋪排而成,冠部是經歷風吹雨打的安全帽所製,頭是手提電鑽,鳥身是鉗子、鋸子、螺絲起子、塑膠管的組合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紐約時報報導,站在場地中央的徐冰是鳳凰的創作者,也是國際讚揚的中國藝術家,他穿著一件黑色T恤與牛仔褲,黑白相間的圍巾時髦地圍在脖子,戴著代表性的圓框眼鏡。當被問這對鳳凰安置的事宜,兩隻鳥要一前一後擺放,他要柯芬諾(Jesse Robert Coffino),他紐約工作室的總監代為翻譯作答,「女孩跟上帝比較靠近。」他打趣地說。

鳳是公鳥,凰為母,當牠們注視教堂繁複裝飾雕刻的青銅大門時,像要在夜色中震翅飛走的樣子。徐冰說,如果讓牠們面對教堂的祭壇,看起來就宗教意味太濃了。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鳳凰

他認為,綜觀中國歷史,每個朝代都有它自己的鳳凰,牠們意味著幸運、統一、權力和興榮。大多數時候,這些神話中的鳥禽是和善溫柔的生物,不過這一對用商業發展材料所形塑的鳳凰,反應了今日中國無情殘忍與堅毅的一面。「牠們傷痕累累,歷經巨大的艱辛,但仍然保有自信。一般來說,鳳凰表達了一些有待實現的希望與夢想。」

今年59歲的徐冰是概念藝術家,採用多項素材:書法、潑墨與裝置藝術,1999年他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genius grant)。他親歷中國的許多轉變,他的父親是北大的歷史教授,文革時被免職,徐冰也被送到鄉村。13年後,他移居美國,定居紐約。

2008年徐冰回到中國,獲邀出任中央美術學院的副院長,該校位於北京,是中國的頂尖藝術學院。

他仍常回到紐約,他曾在東村住了6年、布魯克林威廉斯堡住了12年,最近重返故地,進行一星期的旅行,是為了監工這對他口中的「鳥中之王」鳳凰的安置事宜。

該作品自2008年起著手,一開始是要替北京環球金融中心,這棟由西沙佩利(Cesar Pelli)設計的新型建築的玻璃中庭所創作雕像的邀請。

工地廢品,打造衝天鳳凰

「當我第一次到工地時,我感到十分震驚。」在一家聖約翰教堂附近的咖啡店的訪談裡,徐冰回憶。「在具有現代化科技的今天,這棟建築竟然是以如此低技術的方式所建造。」

看著這些外來民工如此艱困的條件蓋這般奢華的大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在這樣猛烈的衝擊下,徐冰決定作一只飛天的鳳凰,材料就用那些他在工地裡搜集來的,工人的工具和廢棄物殘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