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6月間,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非裔嫌疑人死亡引發滔天巨浪般抗議示威,聲討種族歧視、壓迫,重新清算歷史恩怨的聲勢高漲,英美各地出現推翻與奴隸制有牽連的歷史人物雕像行動。
為歷史人物塑像是為了紀念,表達敬仰。雕像是過去一個片段的定格,而人類文明不斷演進,歷史不斷被重讀、補充、質疑、辯論,甚至改寫。歷史人物雕像因為各種原因被移除、推翻的先例不少。關於這類人物雕塑,或者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建築物、名人故居,在斟酌其去留時,有沒有取捨標凖?
BBC哲學家戴維・愛德蒙茲(David Edmonds)2017年曾分享過一些思考。
歷史的混沌
「歐洲最可愛的屋子」,外觀是哥特式風格,內裝修古典風格;這是一座大教堂,但不是為敬神而建。這是一座為崇拜書籍而建的教堂。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科德林頓圖書館(Codrington Library)是這所大學鮮為人知的眾多建築瑰寶之一。
但是,它也有不太光彩的故事,實際上那段歷史一直令萬靈學院尷尬。
圖書館內有一尊氣宇軒昂的大理石雕像,是克里斯托弗・科德林頓(Christopher Codrington),生前在萬靈學院教書,圖書館以他命名。據信,他1710年去世時,遺囑是在靴子裏發現的。
他留下一萬英鎊用於修建這座圖書館和購置書籍。這筆錢在當年是天文數字。
然而,這筆錢的來源卻耐人尋味。科德靈頓出生於糖業大亨世家。他們家族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和安提瓜擁有種植園,在種植園幹活的是奴隸。
世界各地都有這類令人糾結的問題。那些年代久遠的雕像、雕刻、樓房、建築物、獎學金和獎項,要麼為了紀念或禮讚某個歷史人物,要麼獲得歷史名人的資助,而那些歷史人物在今天卻被認為有嚴重道德污點。怎麼辦?從普林斯頓、開普敦到雪梨,都無法倖免。
實際上,離萬靈學院不遠處,也就步行一分鐘,就可找到另一個例子,清晰無誤地呈現出這個難題。
奧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是一個叫做「羅茲必倒」運動(Rhodes Must Fall) 的焦點之一。有些學生對西塞爾・羅茲(Cecil Rhodes)雕像十分抗拒,認為把一個19世紀商人、白人至上主義倡導者、畢生與不列顛帝國主義盤根錯節地糾纏在一起的人的雕像豎在那裏不合適。
推翻這座雕像的運動很激烈,但終告無果——學院2016年宣佈,羅茲不會倒。這個決定無疑是受到潛在捐贈人威脅的影響;他們聲稱如果推倒羅茲雕像或把它遷到別處,就撤回對學院的捐贈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