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就是告訴人們他們不想聽的!」喬治歐威爾「重返」BBC

2017-11-10 14:10

? 人氣

喬治奧威爾銅像2017年11月7日在BBC大樓外揭幕。(BBC中文網)

喬治奧威爾銅像2017年11月7日在BBC大樓外揭幕。(BBC中文網)

喬治·奧威爾從BBC辭職是在70年前,他工卡上的員工編號:9889,本名埃里克·布萊厄(Eric Blair),1941年入職時是遠東科的節目助理,1943年離職時是印度科製作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70年後,2017年11月7日,他的前僱主BBC在新建的總部大樓前為他立了一尊雕像。

奧威爾寫過兩本傳世名著:《1984》(1984)和《動物農莊》(Animal Farm)。也正是這兩部精煉的寓言式政治諷刺作品使他聞名全球。

冷戰期間,奧威爾作品常被視為反蘇、反共,在前蘇聯陣營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遭封殺。

《1984》的簡體中文版1985年才作為「內部讀物」在中國出版發行。

「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那應該就是指把人們不想聽的說給他們聽。」

這句話刻在BBC大樓前奧威爾銅像的底座上,是從他為《動物農莊》寫的前言裏摘錄的。

BBC歷史頻道主編羅伯特·希特(Robert Seatter)說,這段話為BBC設置了一個高標準,鞭策BBC要無愧於奧威爾在敘事清晰和揭示真相方面的高水凖。

這一點其實適用於整個新聞行業。

BBC經過斟酌最終同意在樓前豎奧威爾銅像,主要考慮之一是,奧威爾作為新聞界最優典範傲然佇立於世,特別是在當下假新聞泛濫時代,更有現實意義。

喬治奧威爾
二戰爆發後,奧威爾因為有肺結核沒能參軍上前線,只好到BBC為國效力

奧威爾在BBC時,職責包括為鼓舞盟軍士氣寫戰爭新聞提要,同時做英語語言、藝術和文化題材的教育清談節目。他就職時就聲明不會為一份薪水犧牲自己的職業原則。

總體而言,他對自己在BBC的從業經歷評估是褒貶混雜的。在辭職信裏,他這麼表述:「我很清楚,自己是在無效的工作上浪費自己的時間和公共的錢財。」

同一封信裏,他對自己在BBC受到的待遇不乏讚賞:「我之所以離職並非因為對BBC政策有異議,更不是因為有任何不滿或抱怨。相反,我感到在BBC的這段時間受到的待遇極為慷慨,被允許享有極大的自由度。」

他還補充道:「我從來沒有被迫在播音的時候說我私下不會說的違心之辭。」

離開BBC後,奧威爾到工黨的《論壇報》(Tribune)當編輯,兩年後辭職。

BBC New Broadcasting House
在假新聞泛濫的時代,重溫奧威爾意義重大

愛恨交織

希特認為, 從奧威爾在小說《1984》裏對真理部的描寫來看,在BBC廣播大樓裏的日日夜夜給他留下了相當不爽的印象;另一方面,《動物農莊》及《1984》風格之流暢和表述之有力,在BBC的歷練也功不可沒。

給奧威爾在BBC樓前立塑像,最初是已故議員本·維泰克(Ben Whitaker)的主意——奧威爾是他少年時代的英雄偶像,他的一個心願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奧威爾其人和他的文學成就。因此開始為鑄像籌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